立柱固定好后,赵承平拿着水平仪和卷尺,逐根检查:用水平仪测量垂直度,确保立柱垂直地面;用卷尺测量间距,每两根立柱之间的距离都精准控制在
2
米;用手摇晃立柱,确保牢固不松动。有一根立柱的垂直度误差达到了
5
毫米,他让工人重新调整:“把混凝土凿开一点,调整立柱位置,直到误差在
3
毫米以内。”
水库放空的那天,晨曦穿透薄雾,露出了库底灰褐色的淤泥和蜿蜒的涵管入口。原本碧波荡漾的库区,此刻只剩下零星的水洼和干枯的水草,十几只水鸟在浅滩上踱步,啄食着残留的鱼虾。赵承平穿着高筒雨靴,踩着松软的淤泥,深一脚浅一脚地跟着技术人员往涵管方向走,雨靴陷进淤泥里,拔出时带着
“咕叽咕叽”
的声响,裤腿沾满了褐色的泥点。
“赵组长,涵管是水库的‘主动脉’,负责放水和泄洪,内壁磨损会影响输水效率,严重时还可能导致渗漏垮塌。”
技术负责人老李拿着强光手电,边走边介绍,“这座水库的涵管已经用了四十多年,之前只是做过简单修补,这次必须彻底检查。”
赵承平点点头,心里沉甸甸的
——
涵管藏在坝体内部,平时根本无法查看,这次水库放空是最佳时机,绝不能错过任何隐患。
涵管入口狭窄,仅容一人通过。老李先钻了进去,赵承平紧随其后,强光手电的光束在黑暗中扫过,照亮了涵管内壁。刚进入涵管几米,他就发现内壁布满了深浅不一的划痕,有的地方混凝土已经脱落,露出里面锈蚀的钢筋。“这里磨损太严重了!”
他停下脚步,用手触摸着脱落的混凝土,指尖能感觉到粗糙的石子和钢筋的棱角。手电光下,一段约十米长的涵管内壁,磨损最严重的地方厚度只剩下原来的三分之二,能清晰看到钢筋的纹路。
“必须上报更换!”
赵承平的语气坚定,心里一阵后怕
——
要是没及时发现,汛期水流增大,这处薄弱的涵管很可能不堪重负。他掏出笔记本,借着手电光记录:“涵管中段
10
米,内壁混凝土脱落,钢筋锈蚀,磨损严重,建议立即更换新涵管。”
他还用水笔在涵管内壁做了标记,方便后续施工队定位。
上报后,新涵管很快运到了现场。这是一批钢筋混凝土涵管,每节长
2
米,直径
1。2
米,沉重厚实。安装那天,赵承平早早来到库区,看着施工队用起重机吊起第一节涵管,缓缓向涵管入口移动。“慢点,再慢点!”
他站在安全区域,大声指挥着起重机操作员,“对准入口,不要偏移!”
涵管在空中慢慢调整位置,赵承平眼睛紧紧盯着,手里拿着卷尺,随时准备测量偏差。“左边偏了
5
厘米!”
他大喊,操作员立刻调整吊臂,涵管慢慢向右移动。经过反复调整,涵管终于精准对准入口,缓缓推进。“定位准确!”
赵承平跑过去,用卷尺测量涵管与入口的间隙,误差不超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