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空间跃迁的湍流如同亿万把无形的锉刀,刮削着“星火远征”舰队每一艘舰船本已伤痕累累的装甲与结构。“裁决号”的舰桥内,刺耳的应力警报与能量过载的焦糊味如同跗骨之蛆,提醒着人们这次逃亡的代价与仓促。伊芙琳紧握着指挥席的扶手,指节因用力而发白,她的目光死死锁定在导航屏幕上那条由莉亚娜最终牺牲所化的、正在飞速变得稀薄的秩序流光航标。每一次跃迁脱离的短暂间隙,她都会下意识地回望传感器屏幕,那片已然遥不可及的、曾经被称为“初光之域”的星域方向,如今只剩下宇宙背景辐射的冰冷死寂,以及一丝萦绕不散的、源自秩序核心彻底湮灭后的虚无余波。
悲痛与决绝如同双生的毒蛇,噬咬着每一位知情者的心脏。但没有时间沉湎于哀悼,生存的压力迫使着所有思维必须向前看。
“航标信号衰减率超过预期!”导航官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恐慌,“按照当前速度,我们可能无法在航标彻底消散前抵达圣所坐标!”
“引擎状态?”伊芙琳的声音沙哑,却异常稳定。
“所有舰船引擎均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青藤号’生物引擎已出现组织坏死迹象!继续强行提升功率,恐有解体风险!”工程部门的汇报雪上加霜。
艾妲教授的全息影像出现在伊芙琳身边,她的脸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苍白,眼中布满了血丝,但眼神却燃烧着一种近乎偏执的专注。“我们解析了莉亚娜…最终脉冲中蕴含的部分圣所坐标信息。坐标本身是静态的,但其‘准入协议’描述的‘秩序纯度验证’…可能并非指能量的绝对纯净度。”
她调出了一组复杂的数据模型,其中融合了联盟的物理分析、青蕨的生命感知以及从“星语”网络中获取的碎片信息。“‘纯度’,在‘摇篮’体系的古老语境中,可能更接近于…‘本质的趋同性’或‘核心意志的共鸣度’。它验证的,或许并非我们舰船或个体能量的‘干净’程度,而是我们整个群体所代表的‘秩序’,其内核是否与圣所秉持的‘基石秩序’相契合。”
这个解读带来了新的视角,也带来了更深的困惑。何为“基石秩序”?是绝对的稳定?是和谐的共生?还是…某种更加根本的、支撑宇宙存在的原则?
“我们还有多少时间做出调整?”伊芙琳追问。
“不确定。航标最多还能维持两次标准跃迁。抵达坐标点后,验证过程可能是瞬间的。”艾妲的回答不容乐观。
舰队在沉默中继续着亡命的奔逃。每一次跃迁都如同在深渊边缘的跳跃,每一次脱离都伴随着部分系统永久性损伤的报告。人员们在压抑的环境中坚守岗位,修复着不断出现的故障,将宝贵的能量和资源优先供给引擎与维生系统。青蕨遗民们利用他们的生物技术,尽可能地延缓着“青藤号”生态系统的崩溃,那株“世界树之心”模拟器在能量匮乏下也显得萎靡不振。
终于,在航标光芒即将彻底消散的前一刻,舰队完成了最后一次、也是最冒险的一次长距离跃迁。当剧烈的空间震荡逐渐平息,传感器重新校准后,呈现在所有人眼前的景象,让即便最沉稳的战士也不由得发出了倒吸冷气的声音。
那并非预想中的宏伟殿堂或闪耀着无限光辉的圣地。
在一片绝对的、连星光都仿佛被吸收殆尽的黑暗虚空中,悬浮着一个…难以用语言形容的“结构”。它并非物质,也非纯粹的能量,更像是由无数流动的、相互交织的“基础法则”具象化而成的、一个不断自我构建又自我解构的庞大几何体。它没有固定的形态,时而如同旋转的莫比乌斯环,时而化作无限延伸的分形树,时而又坍缩为一个近乎奇点的光斑。一种低沉、恢弘、仿佛宇宙心跳般的“嗡鸣”直接作用于每个人的意识层面,带着一种漠然的、非人格化的审视感。
这就是“基石圣所”?与想象中相去甚远,更像是一个活着的、由法则构成的“器官”或者“节点”。
“检测到高维能量场!无法解析其结构!所有主动探测信号均被吸收或偏转!”科学官的声音带着震撼与无力。
“那就是…门?”雷恩眉头紧锁,看着那变幻莫测的法则聚合体。
就在这时,那道恢弘的“嗡鸣”骤然变得清晰,一道没有任何感情色彩的意念流,如同无形的扫描光束,瞬间扫过了整个舰队:
“检测到秩序火种载体。识别:混合型文明集群(联盟青蕨)。识别:携带有‘基石’相关共鸣印记(源自莉亚娜的残留波动与‘世界树之心’)。开始‘秩序纯度’验证。”
没有警告,没有倒计时,验证已然开始!
所有人都感到一股无形的压力笼罩了身心,仿佛灵魂最深处被暴露在某种绝对的尺度下进行衡量。
“验证项目一:秩序内核一致性。评估目标:文明核心驱动力。”
刹那间,每一位乘员的脑海中都浮现出不同的景象——联盟成员看到了与“织网者”惨烈的战斗,看到了莉亚娜化为光矛的决绝,看到了在废墟中建立“望曦”基地的艰辛;青蕨遗民则看到了母星被“噬光者”吞噬的恐怖,看到了在“碎梦”行星地底苟延残喘的绝望,也看到了与联盟相遇后重新燃起的微弱希望。这些记忆与情感,如同数据流般被那无形的意念读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