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石圣所”内部的氛围,因“吞噬者”新的渗透战术而再度绷紧。那如同黑色水滴般附着在壁垒外侧的探测器,以及圣所内部边缘区域出现的细微能量扰动,像无数细小的蛀虫,开始悄无声息地啃噬着这片秩序净土的根基。虽然初期影响微乎其微,但这种无处不在、持续不断的侵蚀感,比一次猛烈的攻击更能消磨意志。
伊芙琳下达的应对指令被迅速执行,但效果并不理想。
“节点网络研究小组”发现,利用“守护者一号”节点去精准清除内部能量扰动,如同用高射炮打蚊子,效率低下且消耗节点宝贵的储备能量。节点的力量更擅长应对宏观的、集中的无序冲击,对于这种分散、微弱且持续生成的“污染点”,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强行大范围净化,又可能对圣所本身的稳定能量场造成不必要的干扰。
“意志共鸣优化小组”研发的“灵能净化阵列”原型机,在测试中虽然能有效中和小范围的“无序”污染,但其净化范围有限,且对操作者的精神力要求依然很高,无法做到全天候、全覆盖的监控与清理。而且,那些黑色水滴探测器似乎具备某种简单的学习能力,会主动避开净化阵列活跃的区域,转向更薄弱的环节进行渗透。
“应急反应部队”的巡逻,更多是起到预警作用。他们能及时发现新的能量扰动点,但清除工作依然依赖节点或净化阵列,治标不治本。
这种僵持的、被动防御的局面,让生存委员会内部的气氛逐渐变得焦躁。资源在持续消耗,敌人的威胁如同缓慢上涨的潮水,看不到尽头。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僵局中,莉娜领导的“星炬计划”团队,出人意料地取得了一项突破性进展——并非在舰船修复上,而是在对圣所能量本质的研究上。
为了寻找不依赖圣所节点的独立能源,莉娜的团队摒弃了青蕨文明那种偏向感性共鸣的方式,转而采用联盟最擅长的能量场拓扑分析与量子态干涉技术。他们设计了一套极其精密的探测阵列,旨在解析圣所秩序能量在最微观层面的波动模式,试图找出其“源代码”或可被常规技术利用的“接口”。
在一次高风险的高能级探测实验中,阵列意外捕捉到了圣所能量场在极短时间尺度上的一种周期性“涨落”。这种涨落极其细微,几乎被淹没在浩瀚的能量背景噪音中,但其规律性却非同寻常,仿佛……某种隐藏极深的信息编码载体,或者,是某种稳定系统内部存在的、极其微小的“瑕疵”或“后门”。
更令人震惊的是,当他们将探测数据与维克多之前绘制的圣所内部节点网络星图进行叠加比对时,发现这些能量涨落的“波谷”位置,并非随机分布,而是与星图上几个未被激活的、位置相对偏僻的节点,存在着高度空间重合!
“这些不是瑕疵!”莉娜在向委员会汇报时,眼中闪烁着发现新大陆般的光芒,暂时掩盖了她对伊芙琳策略的质疑,“这是一种结构性的‘共振薄弱点’!或者说,是圣所这个巨大稳定系统内部,因其固有的复杂性和多维耦合,自然形成的、能量流动相对不那么顺畅的‘裂隙’!”
她进一步阐述其惊人推论:“根据场论模型,这种‘裂隙’的存在,意味着在特定条件下,能量和物质或许能够以极低的损耗穿透圣所的局部空间结构!它们可能连接着圣所内部的不同区域,甚至……可能是通往圣所之外,或者连接到圣所网络更深层的、我们尚未发现的隐藏区域的潜在通道!”
“裂隙理论”的提出,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委员会内部引发了轩然大波。
“荒谬!”一位支持伊芙琳的传统派科学家立刻反驳,“圣所作为‘守望者’文明的最高杰作,其空间稳定性是维持秩序的基础,怎么可能存在如此明显的‘裂隙’?这更像是你们实验误差或者数据过度解读的结果!”
“但这解释了为什么‘吞噬者’的渗透能产生影响!”莉娜据理力争,“它们的无序能量,正是利用了这些天然的薄弱点,才能像楔子一样嵌入我们的秩序领域!如果我们能反过来利用这些裂隙呢?”
艾妲教授陷入了沉思。作为同时精通灵能与物理学的顶尖学者,她意识到莉娜的理论虽然大胆,却并非毫无根据。任何复杂的多维封闭系统,理论上都存在拓扑缺陷或共振模态的节点。“如果‘裂隙’真的存在,并且可以被定位和稳定……”她缓缓开口,“这或许不仅是一条潜在的快速移动通道,更可能是我们绕过现有权限限制,直接接触到圣所更深层结构,甚至寻找‘控制密匙’的捷径!”
叶语者从青蕨文明的视角提出了另一种可能:“万物皆有其韵律与呼吸。圣所亦非死物。这些‘裂隙’,或许并非缺陷,而是圣所庞大生命体进行‘新陈代谢’或与更宏大背景进行能量交换的‘毛孔’。粗暴地穿透它,可能会引发不可预知的排斥反应。”
风险与机遇并存。探索裂隙,可能带来突破性的发现,也可能触发未知的防御机制,或者直接将探索者放逐到未知的险境,甚至为“吞噬者”打开方便之门。
伊芙琳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大抉择。是继续坚持相对保守的节点网络研究与意志共鸣强化路线,还是投入宝贵资源,支持莉娜这充满不确定性的“裂隙探索计划”?
委员会内部争论不休。支持莉娜的人认为,这是打破僵局、掌握主动权的唯一希望;反对者则认为这是在玩火,可能将整个社群拖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就在争论陷入僵局时,维克多带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观测结果。通过对近期“吞噬者”探测器活动模式的精细分析,他发现这些探测器的渗透重点,正在有意识地向那几个与能量涨落“波谷”重合的未激活节点区域集中!
“它们在找这些裂隙!或者,它们已经发现了!”维克多的报告让所有人脊背发凉,“如果让‘吞噬者’先一步控制或利用这些裂隙,后果不堪设想!”
外部威胁的迫近,迫使伊芙琳做出了决定。
“批准‘裂隙探索计划’立项,代号‘微光潜航’。”伊芙琳的声音在寂静的会议室中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由莉娜负责技术主导,艾妲教授提供灵能与能量场理论支持,叶语者负责评估可能存在的生态及意识层面风险,维克多负责空间定位与导航。雷恩的节点小组提供必要的能量支援与应急后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