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其他琐碎之事,这事关迁都的大事自然而然不会这么轻易的定下来。
纵使是有着顾霖在其中斡旋。
但各方利益仍旧是不会放弃。
其实这也是辉煌的弊端,当朝堂之上的一个个大臣都有着足够的能力之时,随着如今外敌的覆灭,这些人自然而然要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做出行动。
人性本争,甚至就连顾氏之中都有人想要将都城迁往河北。
更别说其他人了。
此事,注定需要长时间的拉扯。
时间匆匆而去。
随着各地平叛的相继结束,整个天下也终是再次迎来了一次难得的平稳期。
大宋的经济模式,朝着四方而扩散。
顾氏真的已经准备了太多太多。
千年下来的底蕴,一代代人从下到上的渗透,让顾氏对于整个天下各地的形势都了如指掌,这同样也更加适应新时代的到来。
通过御史台强大的底蕴以及顾氏的名望。
顾霖完全可以让种种制度在整个天下快速的实行起来。
“工坊区”、“地方特色”融入商道。
这一切都可谓是水到渠成。
在这次的乱世之中,先人已经留下了太多太多的经验。
而随着官学的再次确认。
整个天下,更是最为快速的步入到了正轨之中。
当然,这其中倒也是有着不少的麻烦。
各个学派之中终究是有一些腐朽之辈,不愿去适应新时代的浪潮,打着“大义”的名头选择隐居山林,包括不少的儒门家族此时也是纷纷不愿接受安排。
此事对于他们的打击太大了。
其中自然是以孔家为尊。
孔家的地位,其实与九州儒家的地位息息相关。
如今顾学要彻底的取缔儒家,这对于他们的影响那自然是远超旁人想象。
但可惜的就是他们闹不出来什么风波。
无论是从各个方面,他们如今都不可能扛得住这滚滚而来的大势。
顾氏学院的基础已经深耕在九州各地了,如今甚至是在朝着海外不断的扩散,再加上孔家这些年来的所作所为同样也不是什么秘密。
作为得利最多之人。
有不知道多少人想要分食孔家留下来的蛋糕。
他们又岂能敌得过这滚滚而来的大势?
而随着时间的不断流逝,在经过一系列的争斗之后,这定都之事也是终于被敲了下来。
并非是顾易当初所设想的单独一都。
而是经过各方考量过后的四京制度。
定南京应天府为首都。
改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北京大名府三处之地为陪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