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三国王业不偏安无弹窗笔趣阁 > 第237章 炎武之年调虎离山(第2页)

第237章 炎武之年调虎离山(第2页)

局势一下子变回了从前的样子。

汉魏吴三方鼎足僵持,谁也奈何不了谁。

不少人私底下议论,抱怨朝廷雷声大雨点小。

说要伐吴,结果却逡巡不进,导致大家失去了建功封侯、复仇杀贼的千载难逢之机。

也有人说,倘若魏吴休战联手,多路寇汉。

大汉西有凉州之寇,北有潼关之虏,东有孙吴之贼。

兵力不足,应付起来未免左支右绌,太过被动。

少部分人比较有大局观,认为大汉以益州一州之土,击曹魏九州,竟能一举夺下关中、还于西京,已经是举国之力方有所获。

之后大势所趋,破盟与吴一战,又连连克复西城、上庸二郡。

此二战已然耗尽了大汉国力。

短时间内,大汉确实没有能力再进兵东吴了。

而朝廷先前之所以扬声灭吴,不过是借此坚定曹魏击吴的决心,让曹魏放心大胆地与吴一战而已。

倘若真遇到了千载难逢之机,大汉或许才会顶着“穷兵黩武、劳民伤财”骂名的插手其中。

就像当年汉中鏖战,先帝大军几乎到了强弩之末,却仍下诏让丞相增兵,之后才有了杨洪“男子当战,女子当运”之语。

彼时就是千载难逢之机。

一时的劳民伤财,换来的是汉中帝业之基。

如今伐吴亦然。

只要机会来了,纵使劳民伤财,也是值得的。

结果不曾想,一直到魏、吴双方休战罢兵,大汉都没等到机会。

事已至此,也实在是无可奈何之事了。

可不论如何,魏吴鏖战大半年,最后又苦战两月,虽说各有胜负,各自罢兵,看似魏吴双方都没能达到既定的战略目标,但于大汉而言,魏吴双方的国力都因此损耗,大汉已经从中获利。

因此,大汉扬声灭吴之策,最后不出一兵一卒,就成功削弱了魏、吴二贼的实力,这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上上之策。

当这种声浪越来越高,那些因不能伐吴诛贼、建功立业而对国家生出些许怨气的江州将士们,胸中郁郁之气才终于得以稍稍平复。

然而,就在江州将士们都以为伐吴之事已罢,日子又将回到原来的轨迹之时。

本该在成都主持大朝贺的天子,突然出现在江州玄武门。

龙纛之下,天子扬声:『殄灭吴贼,雪恨夷陵之机已至。』并从自己的内帑拿出堆积如山的财帛宝物,犒赏三军。

于是江州文武无不奋气。

自瓦解李严以来,刘禅在三巴之地做的事情,就是分化、安抚、拉拢东州之众,收拾三巴人心。

经过几个月的殚精竭虑、不懈努力,三巴之地凡六百石以上的文武官员。

不论是姓名、样貌、性情,还是他们的职掌、履历、脉络,刘禅都已了如指掌,烂熟于心。

自北伐以来,他就一直对保卫自己人身安全的龙骧虎贲做这些并不值得称道的微末小事,已经是熟能生巧了。

每每召见群臣百僚,即使区区四百石的末吏偏裨,刘禅都能准确地根据他们的相貌喊出他们的名字,道出他们的职掌。

并能对他们的工作进行评议、指点。

或悦色鼓励,或肃容指责。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