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大唐中兴颂有序 > 第110章 邺郡城头布防图(第1页)

第110章 邺郡城头布防图(第1页)

乾元元年三月,邺城的风沙比往年更烈。黄褐色的尘暴卷着枯草碎石,狠狠抽在邺郡城头的残破雉堞上,夯土簌簌往下掉,发出呜咽似的声响。郭子仪拄着半截长枪站在敌楼前,手里攥着刚从斥候处传来的军报,指节因用力而泛白——史思明亲率三万大军,裹挟着范阳的契丹铁骑,已在城北二十里的洹水畔扎下营寨,连营数十里,黑旗如墨林般铺开,遮得半边天都是阴的。

“郭帅,风刀子割脸,您回帐暖口热茶吧。”副将李光弼上前半步,抖开带着霜气的斗篷,却被郭子仪反手按住。这位平定安史之乱的老将望着城外翻滚的烟尘,声音像被风沙磨过般沙哑:“邺郡城墙年久失修,东北段的夯土都被雨水泡松了,手指一抠就能带下块来,骑兵根本没法依托防守。史思明的契丹铁骑日行百里,明日破晓,怕是就要兵临城下。”一旁的建宁王李倓闻言,眉头微蹙,目光扫过残破的城头,若有所思。

敌楼的阴影里,李倓已俯身站在石桌旁的邺城舆图前,指尖蘸着茶水在城墙标记处反复圈点,留下深色的湿痕。他刚带着亲兵跑完东北段城墙,玄色皮甲上沾着风沙与泥点,鬓角的汗水混着尘土结成硬块,听到郭子仪的忧虑,他直起身,掌心在舆图上重重一按,声音沉稳如磐:“郭帅放心,晚辈已查勘过全城防务,倒有一整套布防之策,可阻契丹铁骑于城下。”

郭子仪转头看向他,浑浊的老眼中闪过一丝期许。李倓虽年轻,却在先前的平叛之战中屡献奇策,以少胜多的战绩早已让这位老将刮目相看。一旁的李光弼也抬眸看来,拱手道:“末将方才查勘,也觉得东北段城墙是心腹大患,愿听殿下高见。”

李倓抬手点在舆图上的城墙外侧,指腹划过壕沟预定位置,声音清晰如叩甲:“第一层,以壕沟阻敌。以城墙为界,向外拓三丈深、两丈宽的壕沟,沟底交错埋设削尖的硬木橛子,顶端淬上松脂毒液;沟沿用夯土夯实筑牢,再在沟外五十步设三道拒马,马尖朝外倾斜,专克骑兵冲锋。契丹铁骑虽迅猛,但若陷进这连环屏障,便如困兽入笼。”他指尖移向城头,“第二层,以强弩拒敌。建宁弩每五步架设一架,弩手分两班轮换,弓上弦、箭上膛,七十步内可破重甲,史思明的轻骑根本近不了城墙。”

李光弼上前半步,看着舆图上的兵力部署标记,眉头微蹙:“殿下计策精妙,只是咱们全军仅两万出头,挖壕沟、架弩箭再加上四门值守,兵力怕是捉襟见肘。”

“这便是第三层——以辅军补缺口。”李倓的目光转向城西南的降兵营,那里的帐篷歪歪扭扭,透着惶惶之气,“前几日收降的两千叛军,多是被安庆绪裹挟的河北农户,田宅被烧、亲人遭难,本就无心为逆。晚辈打算将他们编为‘辅军’,不配兵刃,只负责挖沟、运粮、修补城防这些后勤活计。如此既能省出主力兵力,又能试探其忠诚度——真心归顺者,便是助力;若有二心,正好借机肃清。”

郭子仪盯着舆图沉默片刻,突然重重一拍石桌,震得桌上的茶碗都跳了跳:“好!就依殿下之计!光弼,你全力配合殿下调度,步兵营归殿下节制,监督降兵挖沟架弩,务必在今日日落前完成主体工事,军法从事!你则协助安抚降兵情绪,他们的人心向背,至关重要。”

军令一下,邺城内外立刻动了起来,号子声、铁锹撞击声、兵器拖拽声混在一起,压过了风沙的呼啸。李倓带着亲卫登上东北段城墙,这里的城墙果然如郭子仪所言,多处裂着指宽的缝,最严重的一段夯土已剥落,露出里面的碎石枯草。几名倭国武士正扛着建宁弩往城头上运,木弩撞在城砖上发出闷响,为首的正是吉备建雄的族弟吉备真彦,他看到李倓,立刻放下弩机大步上前见礼,口音带着浓重的唐腔却字字清晰:“殿下!建宁弩已运到八十架,弩箭三万支,足够覆盖东北段城墙!武士们试过了,七十步外能射穿双层皮甲!”

李倓点了点头,扶着城垛往下望去。城外空地上,降兵们正在挖沟,李光弼骑着枣红马在旁巡视,马鞭时不时抽向地面,呵斥着动作迟缓的人。人群中,一个穿破旧灰袍的老卒格外扎眼,弯腰挖两锹就直起身子喘气,握铁锹的手不停发抖,眼神躲躲闪闪不敢看城头,正是前几日投降时趁乱欲逃,被亲卫按回来的王二柱。

“下去看看。”李倓转身下城,玄色袍角扫过城梯的碎石。吉备真彦立刻跟在身后,腰间佩刀撞得甲叶叮当响。走到壕沟边,李光弼见他过来,翻身下马抱拳禀报道:“殿下,这些降兵里有十几个老弱,王二柱这老东西更是虚得像根草,怕是撑不住挖沟的活。”

李倓没接话,径直走到王二柱面前。老卒吓了一跳,铁锹“哐当”掉在地上,黄土溅了一裤腿,扑通一声跪下去,头埋得快贴到地面:“殿下饶命!小的不是偷懒,是昨晚受了凉,胸口发闷,实在没力气……”肩膀不停颤抖,声音里带着哭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抬起头来。”李倓的声音平静无波,听不出怒意。王二柱迟疑着抬头,露出布满皱纹和冻疮的脸,眼角还挂着泪。“你是河北人?”李倓问。老卒连忙点头,喉结滚动:“回殿下,小的是魏州人,去年史思明破魏州,抓小的独子当壮丁,烧了小的家,小的没办法才跟着叛军……”

“可知今日守邺郡,是为了什么?”李倓蹲下身,掌心的老茧蹭过老卒粗糙的衣料,“史思明在魏州烧杀抢掠,你家房是他烧的,儿子是他抓的,你跟着他,就是帮仇人害自己人。如今你挖的这道壕沟,挡的不是唐军,是毁你家园的豺狼。守住邺城,你是在赎罪,更是在保城里的百姓——他们和你一样,有要护的家,有盼归的孩子。”

王二柱猛地一震,眼泪砸在满是老茧的手背上。他想起被叛军烧死的老伴,想起儿子被抓走时的哭喊,拳头慢慢攥紧,指节泛白。“殿下说得对……小的错了!”他捡起铁锹猛地插进土里,翻起一大块黄土,“小的就算累死,也要把壕沟挖好!史思明敢来,小的第一个跟他拼命!”

周围降兵听到这话,动作都下意识快了几分。有个二十来岁的年轻降兵高声道:“王大叔说得对!咱们都是被胁迫的,跟着殿下才有活路!”李倓站起身,对李光弼道:“光弼兄,把降兵分三队,老弱负责运土烧水,青壮挖沟,傍晚给他们加一碗糙米饭,再发两个麦饼当干粮——人心都是肉长的,用好了就是守城的力量。”李光弼拱手领命:“殿下思虑周全,末将这就去安排。”

回到城头时,吉备真彦正带着倭国武士调试建宁弩。一名武士扎着马步,单手扳动弩机,“咔嗒”一声扣合,紧接着“咻”的一箭射出,穿透五十步外的皮甲靶,牢牢钉在榆木柱上,箭尾嗡嗡颤动。“殿下请看!”吉备真彦脸上满是自豪,拍了拍弩机,“这建宁弩威力比倭国大弓强十倍!有这些弩箭,契丹人来多少死多少!”

李倓走上前,手指抚过弩机冰凉的铜质机括,问道:“弩箭储备够不够?”“够!”负责军械的参军立刻上前,捧着账册躬身回话,“带来三万支,加上邺城府库存货共五万支,足够支撑三日激战。只是弩手不足,除了两百名唐军弩手,还需从降兵里挑选人手培训。”

“就从降兵里挑曾当弓手或猎户的,由吉备负责培训。”李倓指了指吉备真彦,“倭国武士精于精准射击,教他们正合适。”吉备真彦立刻挺胸抱拳道:“请殿下放心,日落前保证让他们学会上弦、瞄准、射击,应付冲锋绰绰有余!”李倓颔首,对身旁亲卫道:“你协助吉备筛选人手,务必确保可靠。”

忙碌间,城南传来急促马蹄声,如惊雷滚过街道。一名驿卒骑着快马奔来,马鬃沾满沙尘,到城下翻身滚落,被亲兵扶住时仍紧攥着火漆文书——印着安西都护府的印记。“郭帅!殿下!西域急报!十万火急!”

李倓快步走下城头,接过文书拆开,与闻声赶来的郭子仪一同查看,脸色渐渐沉了下来。文书是郭昕所发,墨迹仓促:吐蕃三万大军突袭龟兹,焚毁两处屯田,斩杀唐军三十余人,更暗中派使者游说回纥可汗,欲离间大唐与回纥盟约。末尾注着:回纥内部虽有动摇,但可汗仍守盟约未动,于阗王女阿依慕恐吐蕃再生事端,特派亲信赴唐,欲助我朝巩固与回纥的联盟。李光弼凑过来看完,眉头紧锁:“吐蕃这是想断我西域臂膀,殿下不可不防。”

“吐蕃人惯会挑拨离间。”李倓将文书折好,声音带着冷意,“回纥与我朝共讨安史叛军多年,盟约尚在,但经吐蕃这么一搅,西域商路怕是要受影响,粮草补给须早做打算。”郭子仪眉头皱成川字:“回纥可汗虽未背盟,但人心易变。这于阗王女阿依慕是关键——老夫在安西时听过她,通晓汉话,与回纥贵族素有往来,有她斡旋,盟约方能稳固。”

“正是。”李倓抬头望向西方,风沙吹得袍角猎猎,“她若能助咱们稳住回纥,便可绝吐蕃腹背夹击之念,咱们也能专心对付史思明。晚辈已让人传信沿途驿站,务必保障使者安全与体面。”他转头对吉备真彦道,“你兄长吉备建雄在倭国招募武士,若能早日带回,咱们驰援西域时也多份力量——邺城是根本,守住这里,才能护得西域盟约稳固。”

吉备真彦躬身道:“兄长临走前对我们说,三月内必带至少五百精锐武士回返。他在倭国跟着其父吉备真备打理军务,颇有威望,定不会让殿下失望。”

日落时分,夕阳将邺城染成一片金红,城外的壕沟终于挖好。三丈深的壕沟如一条黑色巨蟒,环绕着整座城池,沟底的木橛子闪着森然寒光,沟沿的夯土被踩得结实,连马蹄都踏不出印子。降兵们瘫坐在地上喘气,虽然疲惫,脸上却没了先前的惶惶,反而多了几分底气。王二柱拿着铁锹,在壕沟边来回巡视,看到有松动的夯土就上去踩实,俨然成了降兵的小头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当夜,邺城城头灯火通明,火把插在城垛上,将城墙照得如白昼。建宁弩架在城垛凹槽里,弩手分班值守,火光映着紧绷的脸。李倓和郭子仪在城头巡防,走到西南段时,听到整齐的号子声——“扳机!推箭!扣合!”吉备真彦正带着倭国武士和降兵弩手练习,降兵握弩的手还抖,但动作已有章法。

“殿下,您看!”吉备真彦指着一名皮肤黝黑的降兵,“他曾是安禄山军中弓手,臂力足,学得最快,刚才试射五十步外正中靶心!”那降兵看到李倓,立刻停下躬身行礼,眼神满是敬畏,没了先前的躲闪。李光弼在旁赞道:“殿下慧眼识珠,这些降兵果然可用。”

郭子仪拍了拍李倓的肩膀,声音满是赞许:“殿下,你这招‘以敌制敌’用得妙。这些降兵真心归顺,便是不可小觑的力量。”李倓点头,目光落在练习的降兵身上:“待邺城之战结束,晚辈打算将他们编为‘安西辅军’,带他们去西域——既补兵力,也让他们在战场赎罪,比流放戍边更有意义。”

三更时分,城头哨兵发出尖锐警报:“敌袭!东北方向!大量骑兵!”李倓和郭子仪立刻奔到东北段城墙,借着月光望去,黑暗中大片火把如流动星河涌来,马蹄声震得地面发颤,城砖都在嗡嗡作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