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大唐中兴颂有序 > 第93章 灵武述职让军功(第2页)

第93章 灵武述职让军功(第2页)

崔九娘想了想,说道:“我有办法。崔家粮栈的后院有个小角门,是我小时候去粮栈玩时发现的,只有崔家的核心子弟知道。我可以假装去粮栈找崔乾佑,引开守卫,你们趁机从角门进去,救出刘二和百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李倓点点头:“这个办法好。九娘,你一定要小心,崔乾佑已经知道咱们在查他,肯定会对你有所防备。”崔九娘笑了笑:“放心,我自有办法应付他。我就说,我是来劝他归降唐军的,他肯定会想拉拢我,不会轻易对我下手。”

阿依古丽捡起弯刀,擦了擦刀身:“我跟你一起去!我假装是你的护卫,万一崔乾佑要对你不利,我能保护你。”李倓想了想,同意了:“好,你们两人去粮栈,我和王石头带五十名流民军,从角门进去救人。孙小五,你带些人在粮栈外接应,一旦救出人,就立刻撤回大营。”

众人都点头应下,开始准备行动。孙小五找来了五十名精干的流民军,每人都配了短刀和绳索;王石头检查了自己的盾,把盾上的破洞又缠了几圈,确保不会影响行动;崔九娘换上了一身华丽的崔家服饰,头上插着金簪,看起来像个真正的崔家大小姐;阿依古丽则换上了一身黑色的劲装,腰间藏着短刀,看起来像个护卫。

傍晚时分,崔九娘和阿依古丽出发了,朝着崔家粮栈的方向走去。雪还在下,两人的身影很快消失在雪幕中。李倓和王石头带着流民军,绕到粮栈的后院,等待着崔九娘的信号。

夜幕降临,中军帐内的烛火摇曳不定。郭子仪坐在案前,手里拿着崔九娘截获的密信,眉头紧锁。李倓和阿依古丽刚从崔家粮栈回来,脸上带着疲惫,却也有几分轻松——刘二和百姓都被成功救了回来,崔乾佑虽然怀疑,却没有抓到实质性的证据。

“郭令公,这就是崔家通敌的密信,还有刘二母亲的血书,都是崔乾佑作恶的证据。”李倓把密信和血书递给郭子仪,郭子仪接过,仔细看了看,脸色更加沉郁。

“崔乾佑真是胆大包天!”郭子仪把信放在案上,手指重重敲了敲案面,“竟敢勾结叛军,残害百姓,若不尽快肃清他,河北的局势只会越来越乱!”他顿了顿,看向李倓和阿依古丽,“你们有什么打算?是直接派兵围剿崔家粮栈,还是先劝降崔乾佑?”

李倓想了想,说道:“直接围剿的话,崔家的族丁有上千人,还有不少被胁迫的百姓,会造成大量伤亡。劝降的话,崔乾佑已经跟史朝义勾结很深,恐怕不会轻易归降。我觉得,咱们可以先把密信和血书的消息散布出去,让冀州的百姓知道崔乾佑的恶行,失去民心的支持,他自然就成了孤家寡人。然后再派人去劝降,给他最后一次机会,若他还不归降,再派兵围剿。”

阿依古丽点点头:“我同意李倓的看法。百姓是根本,只要百姓不支持崔乾佑,他就翻不起什么大浪。咱们还可以让回纥骑兵在冀州城外巡逻,展示实力,让崔乾佑知道,他根本不是唐军的对手,归降才是唯一的出路。”

郭子仪听着,微微点头,从怀里掏出一个黄色的锦盒,打开锦盒,里面是一卷用黄绫装裱的密诏——正是肃宗写给郭子仪的密诏。“你们看,这是陛下给我的密诏。”郭子仪展开密诏,念道:“河北士族若肯归降,可免连坐之罪,仅惩首恶;若执迷不悟,则派兵围剿,格杀勿论。”

“免连坐,惩首恶?”李倓有些惊讶,“陛下怎么会有这样的旨意?唐代的连坐制度,不是谋反者全族都要受罚吗?”郭子仪笑了笑,解释道:“陛下也是考虑到河北的局势。河北士族与叛军勾结,大多是因为对李唐‘重关陇轻河北’的不满,并非真心想谋反。若严惩连坐,只会让更多士族投靠叛军,不利于河北的稳定。免连坐,惩首恶,既能震慑士族,又能安抚民心,是最好的策略。”

阿依古丽恍然大悟:“原来如此。草原上也有类似的规矩,部落首领犯错,只惩罚首领,不牵连部落百姓,这样才能让部落稳定。陛下的这个旨意,很明智。”郭子仪点点头:“陛下也是借鉴了草原的治理经验,希望能尽快平定河北,让百姓安居乐业。”

李倓看着密诏,心里更加有底了:“有了陛下的密诏,咱们劝降崔乾佑就更有底气了。咱们可以告诉崔乾佑,只要他归降,交出通敌的证据,就只惩罚他一人,不牵连崔家的其他族人,也不没收崔家的田产。这样一来,崔家的其他族人肯定会劝他归降,他就孤立无援了。”

崔九娘这时也走进帐内,手里拿着一份崔家的族谱:“我刚整理了崔家的族谱,崔乾佑在崔家的威望并不高,很多族人都不满他的所作所为,只是迫于他的势力,不敢反抗。只要咱们拿出陛下的密诏,承诺不牵连其他族人,他们肯定会站到咱们这边。”

郭子仪接过族谱,翻了翻,说道:“好,那就按你们说的办。明天一早,九娘,你再去一趟崔家,把陛下的密诏带给崔乾佑,劝他归降。李倓,你带流民军在崔家粮栈外驻扎,展示实力,给崔乾佑施压。阿依古丽,你带回纥骑兵在冀州城外巡逻,防止崔乾佑派兵突围,投靠叛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众人都点头应下,开始各自准备。崔九娘把密诏小心翼翼地放进锦盒,心里满是期待——希望崔乾佑能认清形势,归降唐军,不要再做无谓的抵抗,让冀州百姓早日过上太平日子。

深夜,崔家粮栈的书房里,崔乾佑正对着一盏孤灯发呆。桌上放着一封刚收到的信,是史朝义派人送来的,信里说,只要崔乾佑能坚守冀州,等他打败唐军,就封崔乾佑为冀州节度使,世袭罔替。崔乾佑看着信,心里满是纠结——他既想当冀州的土皇帝,又怕唐军的实力太强,自己最终会落得个家破人亡的下场。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是崔家的管家:“家主,大小姐来了,说有要事跟您商议。”崔乾佑皱起眉头,心里疑惑——崔九娘怎么会突然来见他?难道是唐军派她来劝降的?他想了想,说道:“让她进来。”

崔九娘走进书房,手里捧着锦盒,脸上带着平静的表情:“叔父,我是来劝您归降唐军的。陛下有密诏,只要您归降,交出通敌的证据,就只惩罚您一人,不牵连崔家的其他族人,也不没收崔家的田产。您要是再执迷不悟,等唐军攻进来,崔家就全完了。”

崔乾佑看着崔九娘,眼里满是怀疑:“你说的是真的?陛下真的会这么宽容?”崔九娘打开锦盒,拿出密诏:“这是陛下给郭令公的密诏,上面写得很清楚,您可以自己看。叔父,您不要再跟史朝义勾结了,他只是在利用您,等他打败唐军,肯定会卸磨杀驴,到时候崔家还是难逃一劫。”

崔乾佑接过密诏,仔细看了看,手开始微微发抖。他知道,史朝义的实力根本比不上唐军,一旦唐军全力进攻冀州,他肯定守不住。可他又不甘心放弃到手的权力,心里满是矛盾。

崔九娘看着崔乾佑纠结的样子,继续劝道:“叔父,您想想崔家的族人,想想冀州的百姓。您要是归降,崔家的族人能保住性命和田产,冀州的百姓也能免受战乱之苦。您要是继续抵抗,只会让更多人流血牺牲,这不是您想看到的吧?”

崔乾佑沉默了很久,终于叹了口气:“我知道了,我会考虑的。你先回去吧,给我一天时间,我会给你答复。”崔九娘点点头:“好,我等您的答复。希望您能做出正确的选择,不要让崔家和冀州百姓失望。”

走出崔家粮栈,雪已经停了,月亮从云层里钻出来,洒在雪地上,泛着银色的光。崔九娘抬头望着月亮,心里满是期盼——希望崔乾佑能认清形势,归降唐军,让冀州早日恢复太平。

回到中军帐,李倓和阿依古丽还在等她。见她回来,李倓连忙问道:“怎么样?崔乾佑同意归降了吗?”崔九娘摇摇头:“他说要考虑一天,给我答复。不过我看他的样子,已经有些动摇了,只要咱们再加把劲,他肯定会归降的。”

阿依古丽松了口气:“那就好,只要他归降,咱们就能集中精力对付邺城的史朝义了。”李倓点点头:“明天咱们继续给崔乾佑施压,同时安抚好百姓,让他们知道,唐军一定会保护他们。”

三人又商议了一会儿具体的细节,才各自回帐休息。中军帐外的月光下,唐军的旗帜在夜风中轻轻飘扬,仿佛在预示着冀州即将到来的太平。而崔家粮栈的书房里,崔乾佑还在对着密诏发呆,他知道,自己的选择,不仅关系到崔家的命运,更关系到冀州百姓的未来。

喜欢大唐中兴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大唐中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