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大唐中兴颂碑 > 第36章 盐州城上观狼烟(第2页)

第36章 盐州城上观狼烟(第2页)

崔希逸拄刀立于营垒前,望着叛军远去的背影,声音哽咽:“殿下,若非您当机立断,盐池今日必失!”

李倓却望向盐池方向,盐堆依旧雪白如银,粟特商队的驼铃再度响起。“此非我一人之功,乃将士用命、百姓相助。”他转身对江若湄道,“即刻组织商队,将今日缴获的战马送往太原,再运一批盐去灵武,告诉李泌先生,盐池安稳,互市可续。”

三日后,灵武的嘉奖诏书抵达盐州。内侍监宣读诏书时,声音洪亮:“建宁王李倓,临危不乱,智退叛军,保全盐池,实有将帅之才!赏彩缎百匹,黄金五十两,仍留盐州督运粮草。”

诏书宣读完毕,崔希逸等人纷纷道贺,李倓心中了然:肃宗未提兵权,亦未恢复其皇城使职务,显然仍忌惮宗室掌兵——正如他忌惮玄宗复辟,对亲子亦难全然信任。

“臣谢陛下隆恩。”李倓躬身接旨,脸上并无喜色。

内侍监临走前,悄悄塞给他一张纸条,是李泌的字迹:“陛下疑宗室,暂避锋芒。盐州-灵武粮道已通,可联粟特商队,兴微型丝路。”

李倓攥紧纸条,眼中闪过光芒。当晚,他便召集康拂毗延等粟特商人议事。烛火通明的官署内,李倓铺开地图,指尖划过盐州至灵武的官道:“如今盐池安稳,粮道畅通,诸位可组织商队,将盐、粮运往灵武,再从灵武运丝绸、茶叶至此,与西域诸国互市。朝廷可免商税三成,如何?”

康拂毗延大喜,起身拱手道:“殿下此言当真?若能如此,我等愿捐出商队护卫,共护粮道!”

“君无戏言。”李倓取出盐引,“持此盐引,可在盐池优先取盐。”

消息传出,盐州的商人纷纷响应。不出十日,盐州至灵武的官道上商旅如织,驼铃与车马声昼夜不绝。江若湄制定的分段运粮法,如今也用于商运,在沿途设下的中转仓,既储粮草,又存商货,成了微型丝路的重要节点。

崔希逸望着官道上的繁华景象,对李倓叹道:“殿下此举,胜过守住盐池啊!商道一兴,灵武经济自稳,我唐军后勤亦无忧矣。”

李倓却望着灵武的方向,轻声道:“这只是开始。随着太原之战的临近,安禄山的叛军不会轻易放弃,盐池作为战略要地,仍是其必争之地。我们需尽快加固城防,扩充弩箭工坊,方能有备无患。”

他知道,肃宗的猜忌如同一把悬在头顶的利剑,但若能将盐州打造成灵武的经济与军事屏障,即便没有兵权,也能在这乱世中站稳脚跟。夜色渐深,盐州城的灯火与远处盐池的月光交相辉映,李倓站在城楼上,仿佛已听见微型丝路上传来的阵阵驼铃。

而此时的灵武紫宸殿内,肃宗正与李辅国议事。御案上摆着李倓送来的捷报与盐池赋税清单,肃宗眉头微蹙,道:“李倓在盐州声望日隆,又联结了粟特商队,恐非善事。”

李辅国连忙躬身道:“陛下圣明。建宁王虽有才,终究是宗室,若让他掌控盐池与商道,恐生异心。不如调他回灵武,另派官员督运粮草?”

肃宗沉吟片刻,摇了摇头:“如今太原战事吃紧,盐池与粮道皆需得力之人掌控。李倓虽有才干,却无兵权,翻不起大浪。且留他在盐州,正好制衡郭子仪的朔方军。”

李辅国眼中闪过一丝了然,续道:“那江若湄身为女子,却任漕运副使之职,是否不妥?”

“无妨。”肃宗拿起清单,“她的分段运粮法确有成效,且是李倓举荐,正好可作牵制。传旨,升江若湄为江淮漕运使,仍协助李倓督运。”

夜色中的盐州官署,李倓正与江若湄核对商队账目。周俊匆匆进来,递上一封密信:“殿下,李光弼将军送来急报,史思明已率大军逼近太原,急需粮草与箭矢支援!”

李倓接过密信,目光凝重。盐池保卫战的胜利只是小捷,真正的硬仗,还在太原。他抬头望向窗外,月光下的盐州城静谧安详,而远方的太原,烽火正炽。

“江若湄,”李倓沉声道,“即刻组织商队,将两万石粮草、一千张改良弩箭送往太原。崔希逸,调一千精兵护送,务必十日之内抵达!”

“是!”两人齐声应诺。

李倓走到地图前,指尖重重落在太原的位置。肃宗的猜忌他无法改变,但他能做的,是守住盐池,打通粮道,为前线的将士们筑牢后盾。在这场乱世棋局中,他或许只是一枚被猜忌的棋子,但只要能护住大唐的根基,即便身不由己,亦无怨无悔。

窗外的驼铃声再次响起,清脆而坚定,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关于希望与坚守的传奇。

喜欢大唐中兴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大唐中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