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有政委发话,陈默当即大步走到会议桌最末端的位置,屁股占半块椅子,依旧是挺直腰板的坐着。
旁边有负责发放文件的军官。
将一部分打印好的有关装甲单位,近三年概况,以及陆院计划培训基地的一些细则,发到每一个人手中。
陈默大致翻了翻,他没有太大的兴趣观看,不管咋说,他也是经历过后世的人,演习数据真没啥可看的。
从八十年代后期开始,大规模的演习就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
那就是蓝军必须输,红军必须赢。
但凡蓝军没有按照剧本输送兵力,导致红军单位阻击不利,蓝军单位都要背锅。
说是演习都不恰当,应该是演戏更为妥当。
至于小规模的演练,不能说没有效果吧,至少很难从数据上看出单位战斗力,有什么明显的提升。
陈默之所以提起这些东西,就是为了引起学院的重视,基层十几年如一日的,没有任何变化。
蓝军营要做实验,那什么才是成功?
怎么衡量成功?
在这种大环境下,思维逻辑不改变,实验就没有成功的可能。
这跟体系无关,而是跟认知有关。
想成功,想要看出明显差距。
肯定要有这些提前收集好的数据,作为以后的基础参考。
否则,蓝军营就算搞好了,这帮搞学术的人,也能给你扯皮连续扯几年的时间都不嫌累。
演习数据,陈默没有多看,但有关培训基地的构设大纲,他倒是看得挺认真。
按照资料上显示。
陆院最近半个月确实没有闲着,京都军区下辖的第五工程兵师已经接到任务,随时可以进行勘察建设工作。
包括大军区下辖的水电总队,都已经有电文通知到位。
不光如此,京都军区的239通讯团,工程运输单位,军工93773工厂,所有单位全部通知完毕。
毫不夸张的说。
只要现在陆院确定培训基地建设在哪里,半个月之内,工程兵师就能建造出一处,占地至少几十万平方米的基地。
水电总队,能同步铺设水电网络,包括通讯团,也能跟上建设速度,针对基地进行军用光缆铺设。
就连军工厂,都能为基地提供训练的专用弹药。
不得不说,论信息化作战,其中牵扯到的重要性,确实厉害。
这陆院也是下了大本钱啊。
手中拿着文件,陈默都忍不住咂舌,特么的,有这动静干脆建校多好了?
不过,他心里也清楚,针对蓝军营的建设,可不光是这次动静大,前面四次动静也不小,只不过都签了保密文件。
忙碌这些事的单位,不向外透露罢了。
一次带有秘密性的实验,准备工作不亚于一次大规模军演,届时,基地周围进行空中管制,交通管制都是基础操作。
陈默对这些大的方向没看太久,他针对培训基地的组织框架搭建,教务,教学,行政体系,都着重看了看。
包括培训基地的专业,陆院的人都做了细致的划分。
有装甲步兵基础科目培训课,有雷达侦察设备操作与维修,还有坦克维护保养,工程车辆驾驶保养,战地医疗急救,通用枪械维修保养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