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国际笔会有资格向诺贝尔委员会推荐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
他要做的就是填写个人资料,把自己的作品邮寄过去,成为会员后争取获得推荐名额。
其实,以往的诺贝尔获奖者也可以提名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比如萧伯纳。
只是林子轩觉得自己和他不熟,没必要提出这个要求,还是依靠作品说话的好,否则会被人看轻,更何况候选人并不一定会得奖。
有些作家被提名无数次还是没有得奖,他还年轻,以后多写几部名著,总能等到机会。
就这样,林子轩成为第一个加入国际笔会的中国作家。(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七章 挖帝国主义墙角
1926年5月17日,上海到无锡和苏州两地的长途电话开通。
林子轩试着打了一个到无锡林家老宅的电话,虽然要经过电话局的转接,还要等上不少时间,信号却很不错,声音非常清晰。
这让他颇为感慨,穿越这么多年,终于有了一种现代化的感觉。
在后世,手机全球通,互联网普及,信息时代让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快捷便利。
而在民国时期,老百姓主要的联系方式还是依靠信件,只有大户人家才会安装电话。
林子轩经过好长时间才适应了这种慢节奏的生活。
以后还会开通到南京、到北平、到广州的长途电话,距离不再成为问题。
随之而来的是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前需要几天时间才能等来的消息,现在几分钟就知道了,会对中国的各行各业产生重大的影响。
这就叫做科技改变生活。
然而,长途电话并不能解决林子轩面临的问题,他的问题是缺钱。
也不是眼下缺钱,而是将来很缺钱。
在这个社会,想要真正的办点实事没有钱不行,他旗下的产业大多是慢热型,讲的是细水长流,只有电影行业算得上暴利。
但即便是每年拍摄的电影都能大卖,这赚钱的速度还是太慢。
想要一夜暴富,只能在金融市场兴风作浪了。
林子轩琢磨的不是上海的金融市场,而是美国的金融市场。
他在哥伦比亚大学的毕业论文说的就是美国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
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票市场价格在一天之内大幅下跌,大危机由此开始。
紧接着就是银行倒闭、生产下降、工厂破产、工人失业,美国陷入经济危机,此后蔓延到全球。形成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林子轩虽然学的是经济学,不过对于股票市场的运作并不精通。
他在后世的电视剧里看到过股灾,比如那部香港经典的电视剧《大时代》,还有不少重生类网文中重生者利用股灾牟取暴利的情节。
作为一名穿越者,他偶尔也会幻想一下在股市呼风唤雨的情景。
只是现实比较残酷,这是在民国时期。没有全球联网的电脑,交易所的一切交易都需要通过人来手写,资金的转账也没有那么方便。
一切都是那么原始。
更重要的是那里是美国,对华人投资有着严格的限制。
他的资金怎么进入美国市场,如何操作,赚钱后怎么把钱洗干净,怎么神不知鬼不觉的把钱转回国内,这都需要仔细的筹划。
否则,美国政府一旦发现异常。随时都能冻结账户,甚至把人抓起来。
为此,林子轩请教过金融界的精英,也就是他招聘的总经理。
因为事情比较多,他早就不再管理林氏商业银行的具体业务了,只有银行的重大决策才需要他出面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