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七星罗盘一般人戴不了 > 第290章 京畿营邑(第1页)

第290章 京畿营邑(第1页)

永乐十六年的北平城,秋意已尽,寒色渐浓。西山的红叶尚未落尽,塞外的朔风已卷着细沙,一阵紧似一阵地扑打着新筑的城墙。城内却是另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数以万计的民夫喊着号子,将巨大的金丝楠木拖过新铺的御道;窑厂的黑烟终日不散,烧制着皇城所需的青砖琉璃;运河码头上,漕船与商船桅杆如林,卸下的不仅是营建物料,更有南方的丝绸、瓷器与茶盐,预示着这座即将诞生的新都,正贪婪地吸吮着帝国的气血。

在这片喧嚣之中,一队车马悄然驶入金台坊附近的临时行辕。夏雨柔身着藕荷色缎面披风,风帽压得很低,唯有下车时微蹙的眉尖泄露了几分疲惫。她身后跟着两名账房先生并四五名精干伙计,人人面带风尘,显是长途跋涉而来。

“东家,这便是顺天府刚勘定的地界图。”甫一落座,掌柜陈墨便展开一幅绢制舆图,指尖点向西南隅一大片标注着“积潦洼地”的区域,“按陛下旨意,以地抵债,这一万两千亩官地尽数划拨安平商社。只是……”他顿了顿,声音压低,“这地方夏秋之际便是芦苇荡,冬春则成冻土,寻常人家根本不愿落脚。”

夏雨柔凝视图纸,目光扫过毗邻的卢沟古道与隐约可见的永定河岔流,唇角反而浮起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汉王的人近日可还来‘关照’?”

“昨日刚来过一拨,打着巡检司的旗号,硬说咱们的勘合文书有疑,要扣下重新核验。”陈墨苦笑,“亏得海公公(海寿)派了个干儿子及时赶来,拿了内府监的批条才将人搪塞回去。”

“他们越是这般急切,越说明此地价值非比寻常。”夏雨柔端起温热的茶盏,氤氲水汽柔和了她略显清瘦的面庞。她当即吩咐:“陈叔,你明日便去顺天府衙办理‘验契’与‘税契’。所有文书务必钤印齐全,契税一分不可少,咱们要的是堂堂正正的官契,绝不留任何把柄。再让咱们的人散出消息,就说安平商社欲在此处兴建义仓,为朝廷储存蓟镇军粮。”

陈墨一怔:“义仓?这……”

“虚晃一枪罢了。”夏雨柔眼中闪过狡黠的光,“不如此,怎能堵住那些说咱们‘与民争利’的嘴?又怎能顺理成章调用官窑的废料、拆毁旧城的渣土来填洼平壑?”她走到窗边,望向远处尘土飞扬的工地,“陛下许我们以地抵债,既是皇恩,也是考题。若三年内此地不能生发远超一百二十万两的价值,周家与商社便是欺君之罪。汉王他们,正等着看这一幕呢。”

接下来的日子,安平商社的金台坊驻地彻夜灯火通明。夏雨柔调度的不仅是金银,更是庞大的人脉与物资网络。黔中的木材、云南的漆料、江南的工匠,通过周沐两家的驿道与沐家马帮源源北运。更妙的是,因着“兴建义仓”的名目,顺天府竟真的大开方便之门,甚至默许商社以极低的价格包揽了城内多处废墟的清理工程,无数碎砖烂瓦、夯土旧料被牛车运往那片洼地,日夜不停地填入泥淖之中。

与此同时,夏雨柔对地块的规划也已清晰落墨。她将临卢沟古道的区域划为“市肆区”,设计为前店后宅的联排铺面,专营南北货殖;地势稍高处规划“宅邸区”,仿照黔中官邸样式建三进四合院,目标客源就是那些迁京官员;最靠近日后漕运码头处则预留大片“仓廒区”,不仅可供商社自用,亦可租赁给各路商帮。每一区的设计都严格遵循《大明会典》规制,平民宅邸绝不用歇山顶、朱漆门,官员宅院则按品级限定开间数,所有图纸皆请顺天府工房吏目过目存档,无可指摘。

然而,开发所需的巨额资金仍如巨石压顶。这一日,夏雨柔正与账房核算填洼工程的耗费,门外忽然传来一阵清脆的铃响。身着男装却难掩贵气的朱玉宁笑着迈进门槛,身后跟着个手捧锦盒的小内侍。

“雨柔姐真是好手段,这才几日,汉王手下那帮猢狲就快找不到由头生事了。”

她自顾自坐下,打开锦盒,里面竟是厚厚一叠官票,“母妃听说咱们手头紧,悄悄把她的体己钱都挪出来了,整整八万两。说是算她入股,将来北平的珠宝阁,可得给她留个最敞亮的门面。”她顿了顿,压低声音,眼中闪过一丝狡黠,“当然,这也是父皇的意思,他老人家对北平的发展,可是寄予厚望呢。我这个做女儿的,不过是跑跑腿,当个明面上的股东罢了。”

夏雨柔闻言,心头剧震,手中茶盏微微一晃。她瞬间明白了,这安平商社的背后,绝非仅仅是周沐两家和太子的支持,更深的水,是这位九五之尊的默许与布局。朱玉宁方才那句“父皇的意思”,如同一道惊雷,让她茅塞顿开。母妃的体己钱,恐怕也只是个由头,这笔启动资金,实则是皇家意志的体现。她深吸一口气,压下翻腾的心绪,正容道:“殿下厚爱,兼领陛下隆恩,雨柔粉身碎骨,亦难报万一。此事关乎重大,雨柔定当竭尽所能,不负所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放心,不是宫里的份例。”朱玉宁眨眨眼,似乎没察觉夏雨柔内心的惊涛骇浪,继续道,“是母妃当年陪嫁的几处庄子这些年的出息,干净得很。再说了,”她声音压得更低,带着几分戏谑,“你那未来夫君在南京也没闲着,听说又说动我太子哥哥,从内承运库拨了十万两低息官贷,名义上是助迁京官员营建宅邸,实则嘛……款项明日就该到了。父皇对此也是赞赏的,说太子有经济之才。”

正说着,门外马蹄声疾,一名沐家亲随风尘仆仆地闯入,呈上一封火漆密信:“郡主命小人星夜送来!侯爷已应允,三十万两现银已启程,走的是川盐古道,由沐家精锐护送,约莫半月后可抵北平!郡主还说,这是看在陛下和周大人的面子上,北平之事,马虎不得。”

资金难题竟在短短数日内迎刃而解。夏雨柔深知,这不仅是朱玉宁与沐春的倾力相助,更是周廷玉在南京巧妙运作、以及周沐两家深厚根基的体现,而最根本的,是那位深居大内的帝王,对北平这块龙兴之地未来的深远谋划。她不再多言,只郑重一礼:“玉宁,代我谢过皇后娘娘、太子殿下,更要谢过……陛下。安平商社,必不负所托,为北平,为大明,开创一番新气象。”

资金到位,工程骤然加速。填平的洼地上,无数工匠如蚁群般忙碌起来。夏雨柔事必躬亲,每日黎明即至工地,巡察进度,验看建材。她尤其重视砖瓦质量,坚持选用京西官窑的“停泥滚子”青砖,虽价比寻常砖块高出三成,却胜在坚固耐寒。她深知,这不仅是为了宅院的质量,更是为了不辜负背后那无形的支持与期望。水井的开凿更是重中之重,她请来的堪舆师反复勘测,定下七处井位,皆选在地脉湿润之处,井壁全用青砖箍砌,井口加盖石栏,防污防坠。这些细节,都关乎未来在此居住营商者的切实利益。

时近冬月,北地寒风刺骨。这一日,夏雨柔正与几名大匠商讨宅院地窖的防潮之法,忽见一骑快马奔至近前,骑士滚鞍下跪,递上一封密信:“南京周大人急件!”

夏雨柔拆信一看,面色微凝。信是周廷玉亲笔,只寥寥数语,提醒她赵王府近日有异动,似与山东粮案有关,嘱她深居简出,加派人手护卫。这不仅是情郎的关切,更是同僚的警示。信的末尾,却附了一首小诗:“闻道京畿风雪厉,愿卿添衣稳玉壶。待得南雁归乡日,共剪西窗烛影疏。”笔力遒劲,却透着缱绻之意,让她在寒冬中感到一丝暖意。

她指尖拂过那几行诗,心头微暖,旋即收敛心神,将信纸就着烛火烧了,转头对陈墨道:“从黔中调来的那五十名七星卫,即刻起分作三班,暗中护卫工地与行辕。这是周大人的意思,更是……上面的意思,不容有失。再告诉咱们的人,凡是山东来的粮船、商队,一律加倍留意,但有可疑,立刻报我知道。赵王既然想动,咱们就得让他知道,这北平的地,不是谁都能随便踩的。”她知道,保护好这个项目,就是保护好皇帝的布局。

她这边加紧防备,殊不知数里之外的赵王府别院内,一场关于她的密谈也正在进行。

“王爷,打听清楚了。夏家那丫头片子,竟真在金台坊那边填洼盖房呢!光是买砖瓦木石,流水似的银子就花出去十几万两了!”一个师爷模样的人躬身禀报。

主位上的赵王朱高燧把玩着一对玉胆,冷笑一声:“不知天高地厚!那片烂泥塘,夏天能淹死耗子,冬天能冻裂石头,她还真当是个宝?父皇也是,竟由着她胡闹。”他口中抱怨父皇,心中却隐隐不安,总觉得此事绝非表面那么简单,一个小小的夏家孤女,怎会有如此财力和魄力?背后定有推手。

“王爷,不可小觑。”下首一名面容阴鸷的武将沉声道,此人正是前锦衣卫、现赵王府护卫统领李彪,“属下派人查过,安平商社背后,是周沐两家倾力支撑,甚至还有宫里的影子。那朱玉宁郡主亲自送钱过去,说是贵妃娘娘的体己,谁信?依属下看,恐怕是……那位的意思。他们以‘义仓’为名,白用官家的废料填地,又打通顺天府关节,这买卖怎么看都不会亏。若真让他们建成了,日后卢沟桥左近的商税,怕都要落入他们囊中,更重要的是,他们等于在北平钉下了一颗钉子。”

朱高燧眼神一厉:“李彪,你当年在济南府的手尾,可都收拾干净了?听说那唐赛儿,如今在山东扯着‘青阳济世堂’的旗号,很得了些民心,她可是跟周家穿一条裤子的。父皇若真要动真格的,你我都脱不了干系!”他最担心的,是父皇借此机会彻查山东旧案。

李彪面色一僵,忙道:“王爷放心,济南旧案卷宗早已销毁,知情人也都……属下只是担心,周家如此大肆经营北平,恐非纯粹为利。他们与东宫过往甚密,若将来……这北平城,怕是没我等立足之地了。”

“若将来太子得势,这北平岂有我等立锥之地?”朱高燧接口道,眼中寒光闪烁,“他们想借这块地翻身,本王偏不让他们如意!李彪,你去找几个御史,弹劾周必贤在西南‘苛敛土司,资财巨万’,这才有本钱在北平圈地营私!再让巡检司的人‘勤快’点,三天两头去他们工地‘查验防火防盗’,拖也能拖死他们!只要把水搅浑,让父皇觉得这项目劳民伤财,说不定就会罢手。”他寄望于利用父皇对损耗的顾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