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九年二月初二,龙抬头刚过,黔西北的寒气依旧砭人肌骨。毕节卫指挥使司的辕门外,天还未透亮,已聚起一片青灰色的影子。都是来赴县试的生员,一个个缩着脖子,在料峭的晨风里跺着脚,口鼻呼出的白气瞬间被风吹散。辕门两侧持戈肃立的军士,铁甲上凝着薄薄一层寒霜,目光鹰隼般扫过人群,更添肃杀。
周廷玉裹在一件半旧的墨青色棉袍里,夹在人群中,并不显眼。他刚满九岁,身量在同龄人中算高的,只是脸上犹带稚气。颈间贴身佩戴的那枚青碧玉佩,隔着里衣透出温润的暖意,熨帖着皮肤,驱散了几分寒意。他安静地站着,目光沉静地掠过辕门内临时清空的演武场——那里支起了数十张粗陋的条桌条凳,便是今日的考棚了。风卷着沙土,在空旷的演武场上打着旋儿。
“肃静!点名验身!”一声断喝从辕门内传出,带着金铁摩擦般的锐利。是毕节卫指挥同知周三牛亲自坐镇。他一身戎装,按刀立于高台,黝黑的脸膛绷得像块生铁。队伍缓慢地向前蠕动,气氛陡然凝滞。
“姓名?籍贯?三代履历?保人是谁?”负责核查的卫所书吏声音干涩,眼皮也不抬。
“周廷玉。毕节卫军户。曾祖周传宗,洪武初年自豫章迁黔,务农;祖周起杰,故镇南侯、禄国公;父周必贤,禄国公、征夷大将军。”少年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在寂静的清晨传开。
书吏执笔的手猛地一顿,这才抬起眼皮,仔细打量眼前这面容尚带稚气的禄国公府少爷。周三牛在台上也微微侧目,不易察觉地点了下头。书吏连忙翻查厚厚的册簿,找到周廷玉的名字,后面赫然注着“镇南侯府嫡长孙,保人:贵州都指挥使丁玉、永宁卫指挥同知周三牛”。
“验过。”书吏声音里透出几分恭敬,飞快地在名册上画了勾,“卷资五钱。”
身后随从递上早已备好的碎银。书吏收了,递过一块写着“甲字十七号”的粗糙木牌。
“进去吧,按号入座。规矩都懂,夹带私藏,一经查出,枷号示众,三代不得应试!”书吏公事公办地复述着铁律。
周廷玉接过木牌,微微颔首,迈步踏入辕门。他寻到甲字十七号的条桌,桌面坑洼不平,凳子也摇摇晃晃。他解下腰间一个小小的青布包袱,取出自备的笔墨砚台,一方旧墨,一块用油纸仔细包好的干粮,还有一竹筒清水。这便是他今日所有的倚仗。
寒风呜咽着穿过演武场,考棚里一片压抑的咳嗽和搓手声。周三牛鹰隼般的目光扫视全场,卫兵们挎刀巡弋,靴子踏在冻硬的地面上,发出沉闷的回响。
“发题!”
随着周三牛一声令下,几名军士捧着厚厚一叠纸快步穿行于考桌之间。纸是粗糙发黄的生宣,墨迹似乎也未干透。周廷玉接过题纸,展开。
首场,四书文。
题目:《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请据此阐发“仁德化夷”之要义,并论其于西南边疆长治久安之裨益。
一股浓烈的、带着明确导向的气息扑面而来。“仁德化夷”、“长治久安”,字字句句皆指向朝廷经略西南的核心方略——以汉家礼法,化育“蛮夷”。考场内隐隐响起几声倒抽冷气的声音,显然这题目对许多只知死记硬背章句的卫所子弟而言,太过宏大艰深。
周廷玉的目光在题目上凝定片刻。脑海中,玉佩温润的气息仿佛微微流转,无数有关西南地理、部族、史册记载的碎片瞬间清晰起来。他提笔舔墨,腕底悬空,在粗粝的纸面上落下第一行字,力透纸背:
“天无私覆,地无私载。王者法天则地,其怀柔远人,化育殊俗,惟在仁德一脉耳……”
笔锋转折,借孟子之言立论,旋即切入西南实境:
“……黔滇之壤,百族错居。其俗或剽悍难驯,非性本恶也,山川阻深,声教未洽也。昔诸葛武侯渡泸水,七擒七纵,非惟兵威,实以信义服其心。奢香夫人开九驿,通声息,彝汉交融,边陲乃安。此非‘得道多助’之明验欤?”
他援引诸葛亮南征、奢香开龙场九驿的典故,皆是西南人耳熟能详之事,将“仁德化夷”的抽象道理落到了实处。
“……《书》云:‘抚我则后,虐我则仇。’民心如水,导之则顺,壅之则溃。今西南初定,疮痍未复,正宜布仁德,施教化,固其根本。若舍本逐末,徒以‘化夷’为名而行苛敛之实,则孟子之诫,‘亲戚畔之’不远矣!惟仁惟德,可以服远,可以图安。慎之!慎之!”
最后引《尚书》警句,结合当前西南形势,发出恳切警告,两个“慎之”更显语重心长。
墨迹淋漓,一气呵成。通篇立论高远,紧扣“仁德”核心,援引史实例证西南,分析利弊鞭辟入里,对策具体可行,结语警醒有力。非但有深厚经义功底,更对西南边情有切肤洞察。寒风卷过考棚,吹动纸页,周廷玉搁下笔,轻轻呵了呵冻得微红的手,神色平静如常。周围不少学子还在抓耳挠腮,对着题目苦思冥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午后,演武场另一端被清空,竖起了箭靶。第二场考校骑射。应试者需骑马绕场三周,于疾驰中发三矢,中靶心为上。这对常年习文的生员更是难关。
轮到时,他小手轻抚马颈,目光沉静,翻身上鞍的动作干净利落。他双腿一夹马腹,青骢马长嘶一声,撒开四蹄冲入场中。风在耳边呼啸,演武场四周的目光都聚焦在这小小身影上。
第一圈,他控稳马速,熟悉颠簸。第二圈甫过弯道,他猛地自鞍侧弓袋中抽出角弓,搭箭、开弓、撒放,三个动作在颠簸的马背上流畅得如同呼吸!“嗖!”羽箭离弦,白羽划破寒风,正中五十步外靶心红点!箭尾白羽犹自颤动。
“好!”场边爆出一声喝彩,是周三牛。围观军士也忍不住低声赞叹。
周廷玉毫不停顿,马速不减反增。第三圈再至弯道,他竟同时抽出两箭!只见他腰腹发力,上身如磐石般稳住,左右开弓!“嗖!嗖!”两声破空锐响几乎不分先后!两支雕翎箭如流星赶月,一支紧挨着前一支钉入靶心,另一支则精准地射断了第一支箭的箭尾翎毛,深深贯入红心!
“三箭连珠!贯的!”惊呼声炸雷般响起。整个演武场瞬间沸腾。周三牛猛地一拍大腿,脸上尽是激赏。那靶心红点处,三支箭簇密密麻麻挤在一处,最后一箭的锋芒甚至劈开了前一支的箭杆!
三日之后,毕节卫署辕门外张贴出榜文。甲字十七号,周廷玉之名,高悬榜首。消息传入禄国公府,自然又是一番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