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十六年八月廿九,南京城的晨雾裹着龙江港的潮湿水汽,迟迟不肯散去。天色未明,三山街安平商社门前的青石板路上已响起急促的马蹄声。周廷玉的马车尚未停稳,账房总管陈墨便急急迎出,袖口上一块未干的墨渍洇开了深色。
“公子,您可算来了!”陈墨压着嗓子,话音又快又低,“夏姑娘天没亮就去码头盯着装船,可徐州卫的人已是第三趟来催!带队的赵佥事放话说,今日必得‘逐船开箱核验’,否则便要扣下粮船!”
周廷玉掀帘下车,晨风带着江水的腥气扑面而来。他目光扫过商社院内,三十多个伙计正扛着鼓囊囊的粮袋穿梭往来,麻袋上“安平商社”与“户部督运”的朱红大印在晨曦中格外醒目。账房里的算盘珠子噼啪作响,与远处龙江港传来的号子声、浪涛声搅成一片,听得人心头发紧。
“雨柔现在何处?”
“夏姑娘方才遣人回话,让您先在商社稍候,她且稳住那边局面,事毕便回。”陈墨忙递上一杯刚沏的热茶,又朝院角示意,“您瞧,黑崖和白石在那儿清点粮袋呢,是夏姑娘特意吩咐的,要他们将每一笔入库数目都核对清楚,半分错漏不得。”
周廷玉顺其所指望去,只见黑崖正踮着脚,手指逐一划过粮袋上的编号,口中念念有数;白石则伏在院中石桌上,捏着炭笔,在一张粗纸上吃力却认真地记录。两个少年鼻尖都沁着细密的汗珠,见他过来,忙挺直腰板:“公子!我们已数到第三百袋了,一袋不少!”
“做得妥当。”周廷玉颔首,伸手轻抚了下两个少年的头顶,“仔细些,莫要数错——此乃北征军粮,关乎国战,差之一袋,皆是干系。”
话音未落,一阵轻快却稳当的脚步声自内堂传来。夏雨柔身着湖蓝色棉布短褂,袖口挽至小臂,露出的手腕上还沾着几点朱砂印泥,显是刚核完账目:“廷玉,你来得正好。码头那边我暂且用话拿住了,但他们咬死要么开箱验粮,要么需有太子殿下手谕——那徐州卫的赵佥事是汉王乳母之子,分明是仗着这层关系,刻意刁难。”
周廷玉眼中锐光一闪,当即决断:“陈墨,你即刻带人再赴码头,径直去寻那赵虎。就说是户部与安平商社联署办差,粮船封条完好即为合规,谁敢擅动,便是抗旨不遵,延误北征大军行程之罪,问他有几个脑袋够砍!”他转而又对侍立一旁的周安道:“你持我名帖,再去户部夏尚书处请一份勘合文书,双管齐下,务必镇住场面。”
陈墨与周安躬身领命,匆匆而去。夏雨柔又拿起石桌上一封刚到的急信,柳眉微蹙:“还有一事,沐春从襄阳发来传书,她督运的三千滇马已抵驿站,但驿丞言说仓中草料仅够支应一日。陈墨……”
她方欲再唤,陈墨已去远。黑崖与白石却闻声跳起:“夏姑娘,我去!我识得城外草料场的王掌柜,上回送粮时见过!”另一个也赶忙附和:“我也去!我能搬豆饼!”
夏雨柔见状,莞尔一笑:“也罢,便让你二人随一位管事同去。路上需听话,不可贪玩误事。”两少年欢呼一声,跟着一位中年管事快步跑出商社大门。
恰在此时,门口传来一道清亮含笑的嗓音:“哟,这安平商社内,倒是比宫里尚宝监还要热闹几分!”众人回头,只见朱玉宁身着藕荷色宫装,外罩一件银狐皮里子的披风,正施施然步入院内,身后跟着个小太监,手捧一个紫檀描金漆盒。“雨柔,太子哥哥知晓你们不易,特让我再送一份文书来,乃是内府特颁的‘内库专办’印鉴——有此物在,沿途关卡、漕运衙门,见印即放,无人再敢刻意阻挠。”
夏雨柔接过那方沉甸甸的鎏金印鉴,只见印台上阳刻“御用内库通商”六个篆字,眼中顿时一亮:“殿下思虑周详,此物来得正是时候。玉宁,你来得巧,江南几位皇商方才派人来递话,言愿出二十艘大船助运军粮,却需我商社作保,担其船只安全。你于皇商中人头最熟,可否代为斡旋一番?”
“这有何难。”朱玉宁轻摇手中泥金折扇,笑道,“那些皇商,无非是惧我二皇兄日后寻衅。我亲自修书一封与他,只道此乃东宫督办、父皇瞩目的差事,看他还有无胆量推三阻四。对了,雨柔,你们商社在北平新置的铺面,务必与我留两间上好的——我可要开间珠宝阁,也沾沾新都的旺气。”
“自然为你留着。”夏雨柔笑道,“北平最临街的热闹铺面,我已吩咐人留意了,最好的两间必定留给你。租金便从商社内库支取,算在你我合股的红利里头便是。”她略顿一顿,声音压低些许,“莫忘了,这商社最大的东家,终究是陛下,内库占着五成收益呢。此番北征筹粮若是办得漂亮,龙颜大悦之下,说不定还能额外加拨些‘新都营建’的补贴,届时周、沐两家在西南的商路,也好借此东风,再拓宽几分。”
朱玉宁眸光闪动,笑意更深:“此话在理!我这便去写信,保准那皇商半个时辰内便亲自带着船队到龙江港候着。”说罢,便带着小太监往书房走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待朱玉宁离去,周廷玉才沉声开口:“雨柔,刚得的消息,汉王府在通州暗中囤积了大批粮谷,恐待我军粮过境时,便要抬价牟利,扰乱市面,需早做应对。”
“我已虑及于此。”夏雨柔走至悬挂的漕运图前,指尖精准地点在通州位置,“让我们的人在通州也开一家粮行,明面上做买卖,暗地里盯紧汉王府粮仓的动静。他们若敢哄抬粮价,我们即刻从商社仓廒调粮,降价抛售,既平抑物价,安顿民心,又能博个‘顾全大局’的美名。此外,我已请父亲私下与通州知府打过招呼,我们以商社名义,向官仓捐输五千石粮,以备不时之需。如此,官府那边也会站在我们这边。”
周廷玉面露赞许:“如此安排,甚为周全。还有,夏尚书方才遣人传来口信,陛下有旨,命我们一月之内,再调二十万石粮往北平。”
“二十万石非同小可。”夏雨柔眉头微蹙,旋即舒展,“我们现存之粮不足,需从西南急调。我已修书送往黔中,请父亲大人从禄国公府仓廒及水西、永宁等地筹措十万石,另请沐侯爷从云南调拨十万石,一律走沔阳道运至南京,全部以安平商社名义报关输税——如此既不显露周、沐两家底细,又能借此次运粮,将我们在西南的货栈、马帮线路彻底贯通,正是一举两得。”
正商议间,周安已经从码头返回来,他神色凝重道:“公子,夏姑娘,那徐州卫的人虽未敢强行开箱,却道要派兵随粮船一同北上,‘沿途护卫’,实则意在盯梢,窥探虚实。此外,江南皇商的船队已至龙江港,墨璃姑娘正带着五十名七星卫在彼处接应护送,随时可以发船。”
“他们要跟,便让他们跟着。”夏雨柔语气平静无波,“正好让他们亲眼瞧瞧,咱们的军粮有无半点儿掺假。周安,你再辛苦一趟,亲赴兖州,传我的话与知府,验收我们预留的那三千石赈济粮时,需他亲自在场。粮米卸船,即刻当面对账,账目一式三份,户部、商社、兖州府衙各存其一,白纸黑字,看那赵虎日后还如何寻衅滋事。”
周安领命,匆匆而去。黑崖与白石此时也跑了回来,气喘吁吁却满脸兴奋:“夏姑娘!豆饼都已送至码头装船了!王掌柜还说了,往后咱们商社要多少草料,他都优先供给!”
夏雨柔笑着摸了摸两人的头:“辛苦你们了,去账房支两块糖糕吃吧。”两少年欢呼着跑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