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与之前的四次领悟截然不同。
第一次,在青岩,他悟的是“见微知着”,学会从一片落叶、一群蚂蚁的动向中窥见天地运行的细微规律,如同溪流中蹒跚学步的孩童,初次触摸到“势”的存在。
第二次,在观星台,他悟的是“星象常变”,理解了如同北斗星辰的位移与恒定,万物皆有“常”与“变”的规律,为官者需守“为民”之常,顺“时势”之变,视野从溪流扩展至江河。
第三次,与唐赛儿阴阳合璧,他悟的是“感通人心”,推衍之道不仅是洞察外物,更是深入感知人心的流转、情感的共鸣,阴阳相生方能洞彻幽微,视角从天地自然深入到了人性情感。
第四次,在新婚燕尔中,他于夫妻人伦的亲密无间里,体悟到“阴阳和合”对自身感知力的滋养与提升,认识到自身作为“人”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小宇宙,其和谐与否,直接影响着与外界大宇宙的感应能力。
而此刻,这第五次,面对的不是山野微物,不是星空运转,不是个体情感,也不是闺房之私,而是整个帝国气运的磅礴转向!是“天地人”三才在历史关头的剧烈碰撞与重构!
他仿佛一个不慎落入惊涛骇浪的溺水者,被彻底抛入了这信息与能量的狂潮之中。头痛欲裂,仿佛有无数根钢针在穿刺他的神魂;眼前光影乱闪,无数模糊却又蕴含着巨量信息的画面不受控制地涌现、破碎、重组:北平新落成的宫殿群在冬日稀薄阳光下闪耀着冷硬的辉光,运河上千帆竞发、漕船如织的忙碌景象,北疆边关将士听闻定都燕京后脸上洋溢的振奋与希望,江南士子们聚在书院茶楼中忧心忡忡地议论着前程,无数百姓拖家带口、踏上北上漫漫长路时脸上的茫然与艰辛……耳边是亿万声音混杂在一起的轰鸣:圣旨被一次次宣读的庄严声音,各级官员的议论、争辩、奉承、抱怨,市场上因迁都消息而引发的物价波动和喧嚣,甚至还有风穿过北平新宫殿堂廊柱时发出的、空灵而陌生的呜咽声,以及更底层、更浩瀚的——南北地脉气息流转时发出的低沉嗡鸣……
这不仅仅是看到、听到,更是一种全身心的“感知”。他超越了“见微知着”的观察,超越了“星象常变”的总结,超越了“感通人心”的共情,也超越了“阴阳和合”的内调,达到了一种近乎“天人交感”的玄妙状态。他感知到漕运河道因为未来战略重要性陡然提升而泛起的蓬勃“生机”,感知到江南某些盘根错节的世家大族因为权力中心北移而产生的“失落”与“不甘”的灰色情绪,感知到北疆防线因为天子即将坐镇前沿而凝聚起来的锐利“兵戈之气”,也清晰地感知到这庞大帝国在艰难转身时,那不可避免的“阵痛”以及内部因此产生的无数细微“裂痕”与“暗流”。
“守住本心……观势……而不迷于势……”在几乎要被这信息洪流冲垮识海的边缘,周廷玉残存的理智死死抓住了外祖父刘伯温昔日教导的核心。他不再试图去“看清”每一个细节——那如同想要数清星河中的每一粒沙,是不可能的,只会让他神魂崩溃。他开始尝试彻底放开身心,不再抗拒,而是主动去“融入”这股历史的洪流,去体会其中蕴含的宇宙级别的“规律”,去把握那最为关键的、足以决定未来数十年甚至上百年走向的“天地人气运交汇之节点”和“关键人物的抉择”。
他仿佛化身为一叶扁舟,不再试图逆流而上,也不再满足于随波逐流,而是将自身意识与扁舟融为一体,顺应着这磅礴的“势”,在其中起伏、飘荡,用心去感受水流最深层的方向、速度的变化,以及水下那些可能颠覆一切的暗礁与漩涡的准确位置。他的推衍之力,不再局限于预测某个具体事件,而是开始尝试理解并描绘整个气运场域的“形态”与“趋势”。
整整三日,周廷玉对外称病,闭关不出,滴水未进,粒米未沾。书房的门紧闭着,墨璃奉了他的严令,如同最忠诚的守卫,寸步不离地守在门外,挡住了所有试图探视或打扰的人,包括忧心忡忡的岳父夏元吉派来的家人。她只能听到门内偶尔传来极力压抑的、如同受伤野兽般的闷哼,以及笔锋划过纸张又或是茶盏落地的细微声响,这让她心急如焚,却又无可奈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三日,对周廷玉而言,仿佛经历了漫长的几个世纪。他的肉身承受着巨大的能量冲刷之苦,精神却在一次次濒临崩溃与艰难重塑中,进行着脱胎换骨般的蜕变。那庞大的、混杂的信息流不再仅仅是冲击,开始被他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缓慢地、艰难地吸收、理解、整合。他对“势”的领悟,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星枢洞明”。
他洞彻的不再是简单的因果链条,而是气运本身的“质地”与“色彩”。太子的仁厚如同温润的黄光,却带着几分犹豫的晦暗;汉王的勇悍锐利如刺眼的白光,边缘却闪烁着不安分的躁动;赵王的阴鸷如同深沉的紫黑,在角落里不断扭曲、扩张;而各地百姓的生机如同斑驳的绿意,虽微弱却遍布四方,是帝国根基所在;北疆的兵戈之气如赤红流淌,正随着都城的北移而不断壮大……这些不同性质的气运相互碰撞、交织、吞噬、转化,构成了眼前这幅复杂无比的帝国气运图景。
第三日的傍晚,连绵多日的阴霾终于散开些许。一缕惨淡的夕阳余晖,顽强地穿透云层,照射在书房紧闭的窗棂上。
“吱呀”一声,紧闭了整整三日的房门,被从里面缓缓推开。
周廷玉站在门口,脸色是一种近乎透明的苍白,眼窝深陷,嘴唇干裂起皮,整个人消瘦了一圈,仿佛大病初愈。然而,当他抬起眼睑,望向天边那抹挣扎着透出云层的夕阳时,守候在外的墨璃却猛地愣住了,忘记了上前搀扶。
那双眼睛……不再是往日那种清澈中带着沉稳的青年官员的眼神,而是变得如同深不见底的古井,又像是蕴藏着浩瀚星海的夜空,深邃、通透、平静,仿佛能洞彻世间万物的脉络、看穿命运长河之下最隐秘的潜流。那是一种经历了极致能量洗礼后的沉淀与升华,是一种近乎“道”的观照。
“公子!”墨璃回过神来,惊喜交加,连忙上前,声音带着哽咽,“您……您终于出来了!您没事吧?”
周廷玉微微摆了摆手,示意自己无碍。他的动作有些迟缓,却异常稳定,每一步踏出都带着一种奇特的韵律,仿佛与脚下的大地、与周围流动的空气产生了某种谐振。他深吸了一口雨后清冷的空气,胸腔中那股淤积了三日的浊气似乎随之缓缓吐出。
“我没事。”他的声音有些沙哑,却带着一种奇异的、能安抚人心的平静力量,“只是……看到了更多,明白了更多。”
他的推衍能力,经历这场帝国气运震荡的极致洗礼,已然完成了质的飞跃。不再仅仅是“看到”未来的某些片段(见微),或是理解星象与人事的规律(知常),或是感知人心情感的波动(感通),甚至也不仅仅是调节自身小宇宙以更好地感应外界(和合),而是能更清晰地“洞见”气运本身的流向、性质、强弱对比,能更精准地把握关键节点上关键人物的“心念抉择”将如何扰动整个气运场域,并能推演出不同选择可能引发的“势”的连锁演变轨迹。他对天下大势的把握,跃升到了一个全新的、近乎“洞明”的层次。他看到了迁都背后隐藏的更深层次危机——不仅是财政的拮据,更是南北地域气运割裂的风险,以及权力真空可能引发的剧烈动荡;他也看到了其中蕴含的机遇——若能顺利引导,北疆可固,国运可延。他更清晰地感知到了汉王和赵王在暗处蠢蠢欲动的恶意,如同隐藏在华丽锦缎下的毒针,也明晰了太子未来将要面对的、远超以往想象的复杂局面,不仅是政敌的攻讦,更是时代洪流裹挟下的身不由己。
他望向北方,目光似乎穿透了重重屋宇,跨越了千山万水,落在了那座即将成为帝国新心脏的城池。诏书既下,乾坤已定。但这并非结束,恰恰相反,真正的、更加波澜壮阔也更加凶险莫测的巨变,才刚刚拉开序幕。而他,周廷玉,已然在这场席卷天地的巨变中,获得了窥见部分“天机”、洞察气运本质的能力。前路漫漫,吉凶未卜,暗流汹涌,但他心中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坚定和明晰。他明白了自己在天地人这场大棋局中的位置,以及肩头所负的责任。
喜欢七星大罗盘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七星大罗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