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师,弟子告退。”
小弟子听闻此言就知道,他刚才错过了一场大机缘。
不过已经吃了一块,虽然没有尝出味道,但也非常的满意了。
吞到肚子里的那块腰花,似乎正在持续不断的释放精气,让他整个人感觉身体都是暖暖的,似乎寻常炼体都无法再继续变强的肉身,在也吸收了那块肉上释放出的精气之后,又开始缓慢的变强了。
似乎有可能在突破四极之前,让肉身更上一个台阶,从而获得使用金身液的机会。
小弟子非常开心的去邀请客人了。
李执既然建立了至尊道场,自然也传下了他开创的法门。
只不过,所传下的法门,并不是李执如今修炼的《大道长寿经》的版本,而是从《大道长寿经》中拆分出来的九部经文。
根据不同的属性,李执将《大道长寿经》拆分成了适合不同修士修炼的经文。
至于有资格参悟全本《大道长寿经》的弟子,除了李仙儿和金茗之外,还没有其他人。
就算四大侍女,神鹿小白,都没有资格参悟全本的《大道长寿经》,只能参悟部分残卷。
不是李执吝啬,而是李执发现,随着他将《大道长寿经》提升到准帝层次之后,经文变得越来越繁杂,资质不够的人,参悟全本经文的话,很容易伤到自己,甚至因为追求李执经文中描述的那种至高无上的境界,从而在悟道的过程中直接化道。
李执也因此明白了为何古之大帝留下的家族中,明明修炼的是同一部古经,不同修士所修出的道果却是天差地别。
因为大部分天赋不够的大帝血脉,根本就无法领悟大帝经文的真意,就算他们修炼的是大帝经文,也不见得比其他人修炼的王者经文或者圣人经文强大。
而李执开创的经文,尤其难以修炼,因为这部修为是根据他的身体状况而适时调整的,越是修行到后期,对资质的要求越高,甚至比修炼古之大帝留下的经文的要求还要高。
毕竟古之大帝功参造化,成道之后,重新修订的古经,早已返璞归真,可以在同样的经文中蕴含深浅不一的道理。
而李执现在还做不到这一点,经文只能根据他的修为提升而变得越来越精细越来越深奥。
而古之大帝留下的帝经,已经返璞归真,天赋弱也好,强也罢,只要有一定的资质都能修炼,只不过修出的道果天差地别。
或许,这也是为何准帝级别的强者留下的经文似乎并没有大帝级别强者留下的修行经文更加容易流传下来的原因。
因为李执早已发现,天地间准帝的数量要远超大帝的数量,可是存世的准帝经文的数量却没有和存世的大帝古经的数量形成正比。
似乎准帝经文的流传广度,还不如一些大圣经文。
真正成为准帝之后,李执才明白了背后的原因。
因为准帝的特殊性,想要修炼他们开创的经文,天赋和体质必须和开创准帝经文的准帝尽可能的贴近才行。
哪怕是另类成道层次的准帝留下来的修炼经文,也无法和大帝古经的普世性相提并论。
因为另类成道者的经文,没有和天地万道进行过验证,所以准帝开创的经文中多少会存在一些个性过于突出的地方。
而这些突出的地方,恰恰成了天赋不足的后来者修行路上的障碍。
也因此让准帝经文的普世性大大的降低。
因此,李执从《大道长寿经》中拆分出的九部属性各异的《长寿经》全都是大圣级别的经文,分别作为至尊道场九脉的传承古经。
拱卫七星道场的那九座外围仙岛,李执将他们划分成了至尊道场的九脉传承,分别有一部《长寿经》作为镇脉古经。
它们分别是:偏向火属性的《离火长寿经》,偏向水属性的《玄水长寿经》,偏向空间属性的《虚空长寿经》,偏向木属性的《乙木长寿经》,偏向金属性的《庚金长寿经》,偏向土属性的《后土长寿经》,偏向雷法的《天雷长寿经》,偏向战斗厮杀的《九剑长寿经》,偏向养生的无属性的《长寿经》。
这九部达到了大圣经文层次的《长寿经》,全都脱胎于李执的《大道长寿经》。
是李执结合了许多经文,还有使用先天八卦图推演和修订出的大圣经文,并不是那种没有提升空间的经文,如果有人能够借此修炼到准帝层次,可以在这些经文的基础上,开创出属于他们自己的准帝层次的修炼经文。
至于最终这九部经文最终能够演化出何种道果,李执也不清楚。
毕竟开创准帝经文的难度要远远大于开创大圣经文。
毕竟每一位准帝,都是已经走在成道路上的人,李执不可能在他的大道还没走到天地极限的时候就去研究其他的大道。
这九部大圣级别的《长寿经》,是他开创九天国度的那五十年中拆分出来的。
小弟子离开之后,李执就离开了百味殿,来到了迎宾殿,将他之前烹饪好的十三道源自鲲鹏各个部位的菜肴摆好,等待燕一夕和厉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