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主事们纷纷点头。
就在这时一个声音打断了他们。
“且慢。”
众主事看去,只见是靠墙的那个主事,他手里也拿着一份呈文,脸上苦笑道:“怪也,怪也,又是一份报功呈文。”
“哪里又有战功?辽东还是东南?”
“东南。海门卫指挥使,剿灭了一伙浙东海面的海寇。”
海门卫?
众主事讶然,南澳副总兵麾下好歹是比较烂的营兵。
海门卫指挥使麾下,那可是大明最糜烂的卫所兵。
什么时候卫所兵也能剿灭海寇了?
那靠窗主事苦笑道:“或许那指挥使是动用了家兵,这还不是最怪的。最怪的是,他剿灭的这伙孙姓海盗,也说是劫黄岩大户的祸首。”
“是同一个大户?”
“是同一个大户。”
众主事面面相觑,把两份呈文拼在一起看。
确实剿灭的过程、斩首人数完全不同,不是同一伙海寇,没有重报。
但两份呈文,都明确提出,自己剿灭的海寇,才是洗劫黄岩县林府的元凶。
仔细看看,众人又看出端倪。
只见南澳副总兵的呈文上,只有物证和首级,没一个活的俘虏做人证。
而海门卫指挥使的呈文,正相反,全是俘虏人证,没有一件林府赃物。
若说是两伙海寇一起犯案,可海门卫的呈文里,海寇俘虏的口供明确承认是自己所为,与他人无干。
莫不是讲江湖义气,行包庇之举?
“请教诸位同僚,这签议该如何写?”收到呈文的主事苦着脸道。
无人做声。
片刻后,有人道:“依我看,各抄录一份,把海门卫的录本,发还南澳;南澳岛的的录本,发还海门卫,让他们商议好了再发呈文上来。”
年老主事道:“就按这法子办吧,先不签议,两份呈文贴黄,交由司官定夺。”
……
京城飘雪之时。
闽粤海面上,南澳岛,还是一片深秋景象。
每日温度在十度左右徘徊,尚不至将人冻死。
圣安娜号船长室内,林浅坐在椭圆桌前,捧着一杯热茶,听周秀才汇报拉大户下水的事情。
“舵公,按你的吩咐,我和七弟已和胡老爷接洽过了,胡老爷打算订一个船次,先送一趟货到澳门看看成效,若往来顺遂,后面会长期订船。”
林浅吹散热气,喝了口茶,道:“他没对你们起疑心吧?”
“我和七弟找临县的胥吏,买了假户籍、路引,又买通了几个乡老做保,他没对我们身份起疑,只是……”
林浅拿过茶壶,给周秀才空杯续茶:“有话直说就是。”
周秀才将食指和中指并拢,放置于茶杯旁,指尖轻轻叩击桌面三下,口中道:“胡东主要一笔银子做定钱,若是海上航行出了意外,这笔钱就当赔他的本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