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暴君靠打脸追我 > 第56章 赵高居然学会钻我的空子了(第2页)

第56章 赵高居然学会钻我的空子了(第2页)

我规定,从即日起,大秦帝国所有郡县的盐铁官营销量数据,在上报时,必须强制与另外三项数据进行联动比对:

第一,当地的柴薪采购记录。道理明摆着,炼铁需要消耗大量的木炭。你铁器销量凭空暴增,难道炼铁的时候烧的是空气吗?木炭的用量必然要跟着暴涨!

第二,官营运输系统内,车马、人力的调度记录。成千上万斤的铁器,难道能自己长翅膀飞到市场上去?大规模的物资流动,必然会在运输环节留下无法抹去的痕迹!

第三,也是最根本的一条,当地户籍与田亩的实际变动记录。人口没有增加,田地没有新垦,对农具、对铁器的需求,怎么可能无缘无故地翻着倍往上涨?这不符合最基本的经济规律!

这三项关键数据,分别由少府、治粟内史、地方郡守府这三个互不统属的官署掌管,记录系统彼此独立,经办人员也各不相同。他们或许可以买通一个衙门,完美地伪造出一套天衣无缝的盐铁账册。但是,他们有可能同时、同步、毫无破绽地搞定另外三套毫不相干的、庞大的行政系统记录吗?

难如登天!

只要这四套数据之中,有任何一处细微的地方对不上,那么这笔账,就会被立刻标记为刺眼的“异常数据”,自动进入我们审计部门最高级别的重点稽查名单!

新的规则,以咸阳为中心,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巨石,激起的涟漪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迅速向整个帝国的疆域扩散开来。

推行后的第一个月,效果可称得上是立竿见影!

各部门汇总上来的审计黑名单上,不再是过去那种零零星星的几个名字,而是骤然增添了十七个!看着那一个个或熟悉、或陌生的名字,我的目光,最终如同被磁石吸引一般,牢牢定格在了最上方、也是最刺眼的那个名字上——

李园。

郎中令麾下的属官,赵高那条老狐狸最信任、也最得力的亲信之一,手中掌管着的,正是京畿地区所有兵器甲胄的调配与转运大权!

而下面附着的,关于他的罪证,简直可以收录进《合规型贪腐经典案例大全》!

账面上,他管辖的武库里,有一批数量不小的官铁,因为“冶炼工艺存在瑕疵”,“合情合理”地申报了“损耗”。流程完整,理由充分,印章齐全,任谁看了,都只会觉得是正常的公务损耗,挑不出半点毛病。

但是,运用“交叉验证法”一核对,问题立刻就暴露无遗!数据清晰显示,就在同一时期,咸阳城郊外,一家背景神秘的私营造船厂,其木炭的采购量和雇佣车马运输的次数,都出现了极不正常的激增。然而,翻遍这家船厂所有的官方记录,却找不到任何一笔关于铁料的大宗采购记录!

这世上,哪有不需要铁料,却要拼命烧炭、拼命雇车马的造船厂?难道他们造的是纸船吗?

事不宜迟!我立刻找来樊哙,让他亲自挑选了一队绝对可靠的人手,没有惊动任何无关人等,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如同神兵天降,突袭查封了那家船厂。

结果,简直让人哭笑不得,又怒火中烧!在那家船厂后院,一个恶臭冲天、苍蝇环绕的巨大粪窖底下,兵士们竟然真的起获了一批用厚厚油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铁锭!搬出来一清点,数量不多不少,正好三十具!与武库账面上“损耗”的那批官铁,数目完全吻合!

真相大白!李园这个蛀虫,就是利用职务之便,将优质的官铁,以“合理损耗”的名义偷偷运出国库,然后秘密转卖给自己亲属开设的、并且与北方匈奴部落有着千丝万缕贸易往来的私营造船厂。转过头,他再以“采购新铸兵器”的名义,用高出市场价的价格,把这批铁锭重新买回武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就这么一手“乾坤大挪移”,一来一回,帝国的钱粮和战略物资,就神不知鬼不觉地,源源不断地流进了他和他背后主子的私人腰包。更可怕的是,这等同于是在变相地资助帝国的敌人!

证据确凿,人赃并获。冰冷的铁锭和详细的账目对比摆在眼前,任他李园舌灿莲花,也休想再狡辩半个字!

但是这一次,我没有像往常处理类似案件那样,急着将全部案卷整理好,然后一股脑地移交到廷尉府去走司法流程。

我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感到意外的决定。

我将所有的证据和案卷,精心复制了整整三份。

第一份副本,我派了绝对心腹之人,绕过所有中间环节,以最快的速度,直接送进了章台宫,原封不动地、连同那三十具铁锭上尚未散尽的、若有若无的污秽气息,一起呈送到了嬴政的御案之上。我要让这位帝国的至尊,最直观地看到,他脚下的根基,正在被怎样一群蛀虫啃噬!

第二份副本,我动用了实务学堂里书法最好的几个学生,让他们将核心案情、查证过程、以及李园白纸黑字的画押供词,全部用工整的小篆誊抄出来,制作成一张张醒目的大字榜文。然后,我亲自带着人,在天刚蒙蒙亮,市集开始上人的时候,将它们一张一张,牢牢地张贴在了咸阳城南市——那个全城最繁华、人流最密集的公示墙上!我要让这咸阳城里的每一个平民百姓,都清清楚楚地看到,皇帝身边那些道貌岸然的“近臣”,背地里究竟是如何玩弄手段,蛀空他们用血汗支撑起来的国本的!

而第三份副本,我没有送往任何官署,而是直接带到了——实务学堂。

那一天,我特意安排了一场面向所有学子的公开大课。能容纳数百人的学堂里,座无虚席,连走廊和窗户外都挤满了闻讯赶来旁听的人。我将李园这条案子,从最初如何发现账目上那细微的“异常值”,到如何运用“交叉验证法”锁定疑点,再到最后如何精准出击、人赃并获……整个流程,掰开了,揉碎了,毫无保留地、抽丝剥茧般地剖析给在场的每一位学子听。

最后,我站在那宽敞的讲堂中央,目光缓缓扫过台下那一张张年轻、专注、充满了求知欲与正义感的面庞,用沉静而有力的声音说道:

“诸位学子,你们日后走出学堂,肩负起审计监察之责时,一定要记住我今天的话。审计,绝不仅仅是核对账面上的数字是否光洁平整,借贷是否平衡。那只是最基础的功夫。真正的审计,是要学会看透数字,要敢于去问数字背后的‘为什么’!”

我的声音在寂静的学堂里回荡:

“为什么一个连耕牛都没有几头的偏僻村子,年终总结里会赫然列着采购二十副崭新犁铧的开支?”

“为什么一个地处边境、根本不产粮食的纯军事要塞,会突然申请调拨上万石的谷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