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暴君靠嘴甜续命 > 第130章 皇上您漏算了一件事(第2页)

第130章 皇上您漏算了一件事(第2页)

是了。

我一直将他们当做珍贵的“技术人员”,却忘了他们更应该是“种子”。

只靠我和墨鸢几个人,手把手地教,永远也追不上帝国扩张的脚步。

我需要的,不是一个接一个的工匠,而是一个能够源源不断生产工匠的体系!

次日早朝,我手持奏疏,立于百官之前。

“臣,稷下学宫大司成姜月见,奏请于学宫之下,增设‘工经院’,专授水利、农艺、器械三科。凡大秦子民,有志于此者,无论贵贱,皆可投考。凡考核通过者,学宫将授其艺,成其才,用其力!”

话音刚落,朝堂之上顿时嗡嗡作响。

李斯那双精明的眼睛立刻眯了起来,他出列一步,声音里带着一丝警觉:“赤壤君,此制若成,天下匠人皆出你门下,恐动摇我大秦士族立身之根基。”

我迎着他的目光,微微一笑,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遍了整个麒麟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丞相大人。工经院动摇的,不是根基,是门槛。”

我顿了顿,看着他若有所思的神情,继续道:“您试想,若有一日,夜郎深山里的蛮夷之子,也能引经据典,论述如何治理关中水患;若有一日,辽东戍卒的后代,也能设计出比匈奴更精良的马具。到那时,天下百姓还会说,陛下与朝廷的新政,只是为了服务于咸阳的权贵吗?”

李斯指尖轻敲袖口玉扣,目光扫过御座之上嬴政的脸色——帝容平静无怒。

他默然良久,终于对着我,也对着嬴政,长揖及地。

“你说服了我。此举,非但无害,反而可收天下之心。臣,附议。”

首场招考,定于八月初一。

试题由我亲拟,一经公布,便引得天下哗然。

第一题:“论如何在无木炭之地,使雾盘持续运行。”

第二题:“若河西走廊水源枯竭,火薯之后,当改种何物以续生机?”

第三题:“绘一图,示天下可耕之荒地,并陈其由。”

消息传出,无数寒门子弟奔走相告,视之为登天之梯。

而那些世代相传的贵族私学,却对此嗤之以鼻,认为此等“奇技淫巧”不过是哗众取宠,有辱斯文。

考试当日,咸阳城西的考场之外,竟黑压压地聚集了近两千人。

他们之中,有衣衫褴褛却双眼放光的少年,眼中跳动着烛火般的希望;有白发苍苍拄着拐杖的老农,粗糙的手掌摩挲着竹简边缘;有在战场上断了臂膀的戍边残卒,独臂挽着包袱;甚至还有几个常年奔波于丝路的商旅账房,怀中紧抱着算筹与地图。

墨鸢担任主考官,她从头到尾不发一言,只是在每一份她认为合格的卷子上,重重盖下一方朱红的“实”字印。

那一声声“啪”的落印声,宛如春雷滚过冻土。

放榜之日,万人空巷。

高悬于榜首的名字,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石伢,十二岁,来自北地郡的牧童。

考官初时疑心他舞弊抄袭,可严加查证之后,却震惊地发现,这孩子竟是全靠着在乡间听巡行院宣讲员宣讲《赤壤君语录》,一字一句记下来的!

他回答第三题时,画的那幅地图粗拙不堪,线条歪歪扭扭,像孩童涂鸦,可在边缘空白处,一行稚嫩字迹赫然写着:“俺听巡行官讲,再往西有大片荒地,也能种粮。”

我亲自在赤壤堂接见了他。

那是个黑瘦干瘪的孩子,穿着打补丁的麻衣,鞋底磨穿,露出脚趾。

可当他仰起头时,一双眼睛亮得像草原上的星辰,映着灯烛,也映着远方。

我问他,为何要来考工经院。

他用带着浓重边地口音的话,大声说道:“俺想让俺娘,冬天不吃树皮!”

一言既出,满堂俱静。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