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空镜图是什么意思 > 第123章 无声的锋刃(第2页)

第123章 无声的锋刃(第2页)

“看来,‘家里’的情报已经送到了。”他低声对周明远道,“上面那些人,总算开始动作了。只是不知道,这动作是未雨绸缪,还是亡羊补牢。”

他立刻下令:“让我们所有在前线的点验人员,以‘核查工事坚固程度及物资储备情况’为名,就地协助驻军,重点是摸清各部实际兵员、装备状况及士气。同时,将我们掌握的、关于日军可能进攻方向的‘推测’,通过非正式渠道,‘提醒’几位与我们关系尚可、且正驻防在相关区域的将领。”

他不能明说情报来源,只能用这种方式,尽可能地让前线的将士多一些准备,少一些猝不及防。

延安,社会部驻地。

罗云净只休息了不到四个小时,便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

“云卿同志!快!又有新的密电,结构更复杂!”社会部的同志脸色凝重地递过一份新的电文,“‘家里’判断,这是日军确认我军可能有所察觉后,启用的备用或应急通讯密码,里面可能包含调整后的进攻细节或真正的总攻时间!”

罗云净深吸一口气,用冷水用力搓了搓脸,强行驱散睡意,再次坐回到堆满草纸的桌前。

新的密码结构果然更加诡异刁钻,似乎融合了更多非传统的数学变换。他重新投入与无形对手的较量中,大脑再次全速运转,在数字的迷宫里艰难跋涉。

直到黎明再次到来,他才终于从繁杂的演算中抬起头,眼中布满血丝,但眼神锐利。

“破译了。”他的声音带着疲惫的沙哑,“进攻时间……提前了整整两天!而且,他们增加了一个伴攻方向,在洞庭湖西北岸,意图迷惑并牵制我军部分兵力。”

这份情报,比前一份更加致命!如果按照原先的判断进行部署,主力很可能被日军的伴攻所吸引,导致真正的主攻方向防御空虚!

消息再次被火速送出。

渝州,军令部作战厅。

巨大的沙盘前,将星云集,争论不休。一份来自“神秘渠道”、被标注为“可靠性极高”的情报,与军统、中统乃至前线部队反馈回来的信息相互佐证,终于让大多数人相信了日军即将发动大规模进攻的判断。

然而,关于日军主攻方向、兵力配置,尤其是那份关于“伴攻”的警告,却依然存在分歧。

“伴攻之说,未免太过臆测!日军兵力尚且不足,何来余力进行大规模佯动?”一位资深参谋提出质疑。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若主攻方向判断错误,荆州、沙市一线顷刻间便有倾覆之危!”另一位将领据理力争。

争吵声中,无人知晓,这两份决定无数人命运的情报,源头竟来自黄土高原上一盏孤灯下的数学推演。

前线的炮火,终究还是按照破译出的、提前了的时间表,骤然响起。

日军第十一军主力在猛烈炮火掩护下,沿长江北岸悍然发动进攻,其攻势之猛烈、准备之充分,远超国军将领们的预料。与此同时,洞庭湖西北岸也果然出现了规模不小的日军部队进行牵制性攻击。

万幸的是,由于提前获得了预警,尽管存在争论和迟疑,第五战区还是进行了一定的针对性部署。虽然依旧陷入了苦战,防线在巨大压力下节节后退,但至少避免了被完全打个措手不及、一触即溃的最坏局面。日军的战略意图——快速击溃江防主力,彻底打通宜昌以下航道——遭到了顽强阻击,未能完全实现。

激烈的战报如同雪片般飞向重庆。

肖玉卿通过点验组自身的通讯网和“磐石”的渠道,密切关注着前线的每一丝变化。当他确认日军的主攻和伴攻方向与罗云净破译的情报完全一致时,一直紧绷的心弦才稍稍放松。

他知道,云净又一次立下了不世之功。在无人知晓的暗处,他凭借一己之力,扭转了成千上万人的命运。

他走到窗前,望着北方。此刻,他只想告诉那个人:你亲手铸造的“钥匙”,已经为这场残酷的战争,撬开了一丝胜利的缝隙。

而在延安的窑洞里,连续高强度工作、心力交瘁的罗云净,在得知前线战况基本印证了他的破译结果后,终于支撑不住,病倒了。高烧伴随着剧烈的头痛和咳嗽,将他困在床榻上。

阿旺和社会部的同志日夜守候,兵工厂的领导和同志们也纷纷前来探望。

昏沉中,罗云净只觉得胸口那枚铜钱滚烫如火,熨帖着他冰冷的手脚。恍惚间,他仿佛又回到了上清寺寓所的书房,看到那个清癯的身影在灯下对他露出极淡、却极温柔的笑容。

“玉卿……”他在心中无声地呼唤,紧握着那枚铜钱,仿佛那是他在眩晕与灼热中,唯一能抓住的浮木。

这场病,来势汹汹,仿佛要将他积累多年的疲惫一次性清算。

而在渝州,肖玉卿似乎心有所感,接连几日夜不能寐,咳嗽不止。他摩挲着怀表,望向北方的目光里,是化不开的担忧与思念。

罗云净这场病,如同延安深秋的骤雨,来得猛烈,在阿旺和社会部同志们的悉心照料下,加之他本身坚韧的意志力,高烧在三天后便退去,虽然身体依旧虚弱,咳嗽也未痊愈,但精神已明显好转。

病榻之上,他并未真正休息。大脑一旦恢复清明,便不由自主地再次投入到对那两套日军密码的复盘与推演中。他仔细梳理着破译过程中的每一个关键节点,试图从中提炼出更具普适性的规律,甚至开始着手构思一套应对类似复杂密码的、更系统化的破译流程与方法。他知道,敌人绝不会停滞不前,未来的密码只会更加复杂诡异,他必须走在前面。

病愈后,他第一时间回到了兵工厂。等待他的,是同志们发自内心的敬佩与更深的信赖。那两份关键情报的价值虽未公开宣扬,但高层有限的知情人心中都清楚,这位沉默寡言的“云卿专家”,在看不见的战场上,立下了何等巨大的功勋。

兵工厂的工作重心,也因前线战事的吃紧而再次调整。罗云净主持设计的改良版掷弹筒,在经历了最后阶段的测试与微调后,开始小批量试生产,并迅速配发到急需攻坚火力的前线部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