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指着图表上的几个关键点:“您看这里,信号的突发时长极短,频率飘移却呈现出非随机的规律性。这排除了大多数商用设备的可能。依我浅见,有两种最大可能:其一,是共党采用了我们尚未掌握的新型跳频技术;其二,如您所说,可能是来自其他方面的精密侦测信号,比如……日方最近在华北异常活跃的特种通讯单位,他们也在测试新装备。”
王科长身体前倾:“罗顾问更倾向于哪种?”
“目前信息不足,难以断定。但正因如此,才更需要系统性排查。”罗云净话锋一转,语气变得积极主动,“我认为,被动等待信号再次出现效率太低。我们应该主动为其设计一个‘陷阱’。”
“陷阱?”王科长来了兴趣。
“没错。”罗云净起身走墙上挂着的那张金陵城地图前,“我建议采取‘分区静默,重点诱捕’的策略。”
王科长见状也快步走到地图前。
罗云净指着地图说道:“一、划定可疑区域:将城西这些信号活跃区,划分为甲、乙、丙三个大区。二、分区断电静默:在未来的不同夜晚,轮流对其中一个区域进行计划性、短时的民用电力管制,借口可以是线路检修。真正的军用和重要政府电台不受影响。三、观察信号反应:当甲区断电陷入黑暗和无线电静默时,如果这类异常信号转移到依旧供电的乙区或丙区,那就说明信号源是需要民用电力掩护的可疑电台,其身份不言自明。如果信号随着断电而消失,次日又出现,也基本可以锁定。如果信号完全不受影响……那它很可能来自拥有独立电源的日方侦测点。”
王科长眼睛一亮:“妙啊!这样就能把他们逼出来!”
“同时,”罗云净补充道,“新型测向车不应分散使用,而应集中部署在当晚未断电的区域,守株待兔。这样既能提高捕捉概率,也能避免打草惊蛇。我们可以制定一个详细的排班表,系统性地进行筛查。”
王科长大为振奋:“太好了!罗顾问,您这可是帮我们打开了新思路!我这就回去制定方案!”
送走王科长,罗云净关上门,表情越发凝重起来。
他立刻启用与阿旺约定的紧急渠道,他必须尽快见到肖玉卿。
当晚,在“仁济粮行”密室。
罗云净向肖玉卿详细复述了与王科长的交锋,以及他提出的“分区停电排查”方案。
肖玉卿听完,没有立刻说话。他拿起罗云净凭记忆画出的那份“排查排班表”草图,就着昏黄的煤油灯,仔细看了许久。密室里只剩下灯花偶尔爆开的轻微噼啪声。
终于,他抬起头,脸上不再是凝重,而是一种棋手看到妙手时的、带着赞许和冷静算计的神情。
“‘分区静默,重点诱捕’……”肖玉卿缓缓重复着这八个字,嘴角微微上扬,“云净,你这一手,不是挡箭,是直接把对手的箭矢,变成了我们指引方向的探照灯。高明!”
罗云净并未因称赞而放松,低声道:“时间紧迫,我们必须立刻决定如何利用这个‘排班表’。我初步的想法是,在他们计划的‘静默区’,我们可以获得短暂的安全窗口。”
“不止如此。”肖玉卿的手指重重地点在草图上,眼中精光闪动,“这不仅仅是几个安全窗口,这是我们为敌人画下的行动路线图!他们未来大半个月的侦查力量和注意力,都被你巧妙地框定在这张表里了。”
他站起身,在狭小的密室里踱了两步,语速加快,思路清晰:
“我们要做的,不是被动地跟着他们的节奏躲藏,而是要主动驾驭这股力量。”
“第一、安全区’要物尽其用:在他们划定停电静默的夜晚,那个区域就是我们的‘黄金通道’。所有积压的、最紧急、最危险的情报传递,必须集中在这个窗口完成。通知家里,做好准备。”
“二、‘监测区’要善加利用:在他们部署测向车、重兵把守的区域,我们也不能让它闲着。可以让一两个不重要的备用电台,在那些夜晚,定时、短促地发射一些无关紧要、或者经过加密的假情报。让他们的机器响起来,让他们的监听员忙起来,把水搅浑,消耗他们的精力,让他们觉得‘确有收获’,从而更加相信你这套方案的‘正确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三、创造‘灯下黑’:最重要的是,他们的人力和技术力量被这张排班表固定后,其他广大区域,尤其是他们认为‘干净’的非重点区域,就成了新的安全地带。我们的核心联络,要果断向这些‘灯下黑’的区域转移。”
罗云净立刻领会了其中更深层的意图:“我明白了。我提供的不仅是一个防御方案,更是一个能让我们重新分配敌人注意力、从而开辟新活动空间的战略欺骗工具。”
“正是!”肖玉卿重重拍了一下罗云净的肩膀,语气中充满了肯定,“你不仅化解了危机,还为我们争取到了战略主动权。这份排班表,价值连城!”
他回到桌边,神色恢复了一贯的冷静,对在一旁的老李说:“立刻将排班表和我们的利用方案传回去。同时提醒家里,敌人的测向车和这套新战术,说明他们的技术侦查正在体系化、常态化。我们过去那种相对固定的联络模式和地点,必须彻底摒弃。要变得更分散,更流动,更不可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