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皇上真的要提高商业?并大力发展工商业”?
士农工商,自古以来,不仅当权者都奉行如此,就连百姓都认为如此。商人的行为在他们看来,就是投机取巧,而且无奸不商。
“那当然!不仅如此,皇上还要开放海禁,主动与各国贸易,你们就拭目以待吧”!
不过在上官鼎眼里,他曾经仗剑走江湖,形形色色的商人他见得多了。
自然与良商、奸商也接触过,他们行业之间缺乏一个团体来约束和管理他们,如果朝廷真的能整合一下,那绝对是利大于弊。
……
伍秉鉴忽然想到纪委还未处置,于是连忙问道:“对了,上官统领,那广州纪委包庇一事准备如何处置”?
虽然在走私一案中,纪委并没有直接参与,但自己与兄长去纪委告发通判屠绅和同知丁如玉的时候,他们不是避而不见,就是以证据不足拒绝双规屠绅等人,一看就是收受贿赂,官官相护!
“算了,纪委部门是单线负责,还是等本统领到广东省那里,告知他们上级纪委一声,至于如何处置就交给他们吧”。
纪委成立之初,就明确表示是独立部门,只受上级直系纪委的约束与管理。
如今看来,纪委制度还有很大缺陷,等回京以后,得让皇上心里有个数。
朝廷设立纪委原本是约束百官的行为,但如果地方纪委如果与官府狼狈为奸,上下欺瞒,那将是最大的隐患。
……
翌日,伍秉鉴告别家人,随同上官鼎奔赴京城,顺便绕道臬台赵慎珍府邸抄个家,再将账款带回京城,两全其美!
可事情并没有他想象的难道美好,当他们傍晚赶到巡抚衙门的时候,臬台赵慎珍正与一些官员商议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朝廷钦差。
早在上官鼎在广州为怡和行沉冤昭雪的时候,赵慎珍就已经收到消息,他作为幕后主使者,肯定难以幸免,当务之急还是赶紧找出应对之策。
……
“爹!您赶紧想想办法啊!钦差大臣很快就到了”!
议事厅内,赵慎珍的儿子看自己父亲一言不发,急地接连催促。
“混账东西!若不是你非要做生意,为父能沦落到这个地步”?
好好的官二代不当,非要学人家做生意,可做生意哪有一帆风顺,一次就成功的?
但赵慎珍十分溺爱儿子,于是就送他去广州十三行那边跟着自己的一个朋友学习做生意。
可做生意有竞争是再正常不过了,赵慎珍儿子经营的店铺和商业方向大多都与怡和行有竞争。
怡和行在整个广州十三行里都是出类拔萃的,而且祖祖辈辈都世居此地,人脉资源与关系哪是他一个刚入行的新人能比?
在怡和行这里接连受挫后,气不过的赵吉于是借着自己臬台家大公子的身份想让高廷瑶压一压伍秉钧所在的怡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