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舞台上,尼古拉一世联合奥地利、普鲁士组建神圣同盟,镇压欧洲各国的自由运动(如意大利烧炭党起义、波兰十一月起义),被进步史观批判为欧洲反动势力的总代理人
克里米亚战争的惨败(1853
-
1856
年)更坐实了这一形象,落后的农奴制军队被英法联军碾压,暴露出专制体制下军事与经济的全面羸弱
新研究强调尼古拉一世面临的结构性困境,沙皇专制传统与新兴改革力量的冲突、贵族特权阶级对权力的绑架以及欧洲保守阵营的外交压力
他在
1825
-
1830
年代曾暗中资助部分工业技术引进(如德国蒸汽机专利),却因贵族反对未能规模化,他厌恶农奴制的不人道,却又依赖贵族支持维持统治。这种矛盾性被解读为“体制性无解下的消极专制
尼古拉一世并非天生反动,而是被旧制度吞噬的妥协者
尼古拉一世是沙俄专制传统与近代化需求激烈碰撞的缩影,他的保守本能(维护皇权、依赖贵族)与隐约的改革意识(承认农奴制弊端、应对国际竞争压力)相互撕扯
最终在权力博弈中走向妥协。后世评价既批判其错失改革良机,也承认其作为体制内统治者面临的结构性困境
“我答应你,我以尼古拉一世之名起誓”
尼古拉一世似乎找到目标,眼中的迷惘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希望,俄国重新崛起的希望
维特根斯泰因笑着点点头,看向别列霍伦斯基
别列霍伦斯基注意到维特根斯泰因的目光从包里拿出了那份属于维特根斯泰因和尼古拉一世的君子协议
“殿下,这,是元帅和殿下之间的秘密协议”
别列霍伦斯基将那份协议推到尼古拉一世面前
“好”
尼古拉一世毫不犹豫的拿起鹅毛笔在纸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公爵先生,麻烦你就当我和元帅之间秘密协议的见证人”
尼古拉一世说道
“臣,遵命”
别列霍伦斯基点点头,将签了双方名字的秘密协议收了起来
维特根斯泰因和尼古拉一世这场会谈在后世被称为改变俄国历史的那个下午
当军队决定支持尼古拉一世的消息传出的时候,那些仍然坚持跟着亚历山大一世试图寻求特权的贵族们纷纷前往尼古拉一世的宅邸试图和尼古拉一世拉好关系,但都被尼古拉一世拒绝见面
此时的尼古拉一世不是皇帝而胜似皇帝,尼古拉一世开始着手替换全国各地的官员,发布求贤令广招俄国科学家,经济学家等科学家为国效力
而维特根斯泰因从尼古拉一世的宅邸出来后,本来准备再去一趟冬宫的,但路上维特根斯泰因咳嗽不止,还吐了血
所以被迫结束会面,马车改道前往了别列霍伦斯基在圣彼得堡的宅邸
接下来一段时间,维特根斯泰因便一直居住在别列霍伦斯基城外的宅邸之中,这里安静适合养病
不少军官想上门探病都被命令按照国防预案将军队带回,结束战争状态
1823年9月20号,尼古拉一世通过报纸发布关于结束战争的通告,并派遣外交官出使普,奥,法三国商谈结束战争以及赔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