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西来的?唉,这鬼天气,要不是这两场雪,我们这儿也差不多要断水了。明年要是还这样,我也得逃荒去咯。”老者絮絮叨叨地说着。
“吃了没?”老者照旧按以往规矩客气地问道,话说出后却又后悔,家里哪有多余的吃食啊。
“哎哟,叔,不敢找您要吃的,给我碗热水喝就成。”年轻汉子急忙说道。
老者舒了口气,“等着,啊!”
说罢进屋去了,稍后双手捧了个粗瓷大碗,慢慢走了出来,滚滚的白汽给这个寒冬的黄昏带来了一丝温暖。
。。。。。。
“怎么样?十一,问出些什么来?”一张平平无奇,让人一看就忘的脸从火堆边抬起来问道,正是黄四,旁边还坐着三个人。
这里是村外的一个山洞,他们今夜就在此落脚。
被他称作十一的年轻汉子,这会儿正忙着吃饭,狼吞虎咽地吞下一块饼子后,才抬起头来说道,“那院里就一老头,还奇怪我们怎么逃荒逃到这儿来了,他说我们应该在大同府广昌那里沿着官道穿过大山,过去就是顺天府,也就是京师了,要讨口吃的还不容易。”
黄四笑笑,那里他们当然路过了,打听了一下,虽然是大同边镇,离京师也近,但离塞外还有段距离,他记得志文的要求,落脚点要尽量挨着塞外和京师,就没有停留,带着人继续北上,当然,附近留下了给志文他们的暗记。
“老头说,他们这里是保安州,北边没多远也有条官道,顺着向东南方向走,也能到京师,交待我们千万别再往北边乱跑了,没多远就是长城,那是边镇宣府,可不会有什么赈济的。”
“白天咱们路过的那条河叫什么?”这里的位置黄四觉得还不错,旁边还有条河,虽然已经干涸成一条小溪了,但怎么也算是水源。
“涿水。”十一边吃边答。
“山匪呢?附近有没有?”黄四接着问。
志文对落脚点的要求,除了离京师和塞外要近之外,其他条件也不少,比如要在山上,地势要险峻,易守难攻,还有离官道不能太远,也不能太近,两到三天的脚程最好,等等等等。
按这要求,黄四觉得数土匪的山寨最合适了,只要打探好某个山寨的位置,等志文他们来了,再想办法拿下。
十一吃完了,拍拍手,回道,“没敢问,你说咱们逃荒的,打听土匪干嘛?”
“怎么就不能问了?”旁边一个人反问。
十一“切”了一声,“他要以为咱们想投土匪,今晚就带人来抓咱们怎么办?”
“十一顾虑得有道理,”黄四说道,“明天咱们继续北上,到了官道后,分成两队,我和十一朝京师方向走,你俩朝宣府走,要是三天内你俩还打听不到山匪的情况,就折头来追我们。”
黄四觉得,宣府那边要是三天的路程还没有山匪,那多半不会有了,毕竟是边镇,有官军镇守,而且那边山势也越来越平。
反而朝京师方向可能有些戏,还得穿过太行山余脉,有山的地方才会有土匪。
第182章 赶集
天色尚未大亮,黄四就带着人离开了这个小山村。
相较于之前在太行山深处的地势,这些丘陵就好走多了,黄四等人只花了大半天,下午的时候,就来到了一片地势平坦的地带,一条还算宽敞的道路横亘在他们面前。
按照之前说好的,四人就此分道扬镳,两两组合,黄四和十一折向东南,朝京师方向而去。
不知是不是靠近帝国边境的缘故,路上行人不多,黄四和十一两人不露痕迹地和一些人家搭了几句话,发现还是难民多些,多从晋西大同府逃过来的,极少数是黄河封冻后,从陕北的最北端过河,然后一路跑到这儿的。
既然是逃难的,那么对周围的各种情况,了解的还没有黄四和十一多,剩下的几个本地人,问出来的东西也和那老者说得差不多。
当天直到天黑,也没有路过什么村镇集市之类的,让他俩想进一步打探讯息的想法落了空,只得与其他难民凑在一起过夜。
两人睡了一夜,第二天、第三天继续东进,仍是这般情形。
好不容易从后面来了一只商队,黄四和十一腆着脸地过去攀交情,得到的讯息是从宣府到京师这一路,数保安州这一带山势最为险要,但土匪却是没有听说过,一边是军镇,一边是京师,谁吃了熊心豹子胆,敢在这儿立寨。
黄四只得耐着性子,等去宣府的那两人也是一无所得地赶上来以后,带着三人离开官道,又去周边村寨打探消息。
他总觉得附近不会像这几天表现的那样太平,别的不说,就刚出太行路过的那个小村子,听十一的口气,那老者对他还是有些戒心的,看来还是得找这些实打实的本地人才行。
三天后,几人灰头土脸地回到了官道上,仍是一无所获,不过好歹打听到前面不远有个集镇,再过几天那里要赶集,方圆几十里的山民都会聚到此地,相互交换些东西,勉强算个好消息。
来的人多,又是四面八方都有,是个打探消息的好时机,黄四带着三人出了山,向着集市赶去。
等他们紧赶慢赶地到了集市,已经到处是熙熙攘攘的人群,一派热闹的模样了,不过据说这个集要赶好几天,黄四等人也不着急,开始慢慢地闲逛起来。
这里卖的大多都是核桃、板栗等山货,山民们都指望着靠这些东西换些粮食,可这年头普通老百姓粮食都紧张,谁舍得用来换零嘴。
因此,山民的指望就都放在了那些外地人身上,当然,难民不算,主要是那些游走宣府京师的行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