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诸天纪起点 > 第16章 吐纳之秘 初窥门径(第1页)

第16章 吐纳之秘 初窥门径(第1页)

“谁能书阁下”洞窟位于侠客岛武窟区域的最深处,相较于前二十二窟的热闹与纷杂,这里显得格外静谧肃穆。洞口隐于一片天然形成的石屏之后,若非刻意寻找,极易错过。洞口上方五个古篆大字“谁能书阁下”笔力苍劲,深嵌入石,却隐隐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厚重与深邃,仿佛并非刻于石上,而是直接烙印于虚空之中,每一个笔画都蕴含着某种难以言说的武道至理。站在洞前,即便不谙武学的普通人,也能感受到一种发自灵魂深处的悸动与敬畏。

林越深吸一口气,迈步踏入洞窟的瞬间,便感到一股无形的压力笼罩周身。并非杀气或敌意,而是一种源自武学本身至高境界的天然威压,仿佛低语者踏入神圣殿堂,不由自主地心生敬畏。窟内光线柔和,仅靠几盏长明灯照亮,这些灯盏看似普通,却似乎以某种特殊油脂为燃料,燃烧时散发着一股淡淡的清香,闻之令人神清气爽。空气似乎都比其他地方更为凝练,呼吸间能感受到一种奇特的阻力,却又在阻力之后带来一种难以言喻的滋养感,每一次吸气都仿佛在吞咽着实质般的能量,每一次呼气则排出体内的浊气,循环往复间,身体自然而然地进行着微妙的淬炼。

洞窟内部空间远比从外面看起来要宽敞得多,呈不规则的圆形,穹顶高耸,上面似乎也刻着一些模糊的图案,但因年代久远且光线不足,难以看清全貌。四壁打磨得相对平整,上面刻满了图谱。这些图谱与前诸窟大不相同,不再是具体招式,而是一幅幅复杂无比的人体内部行气图。图形以极其精细的笔触勾勒出密密麻麻的经络线路,三阴三阳、奇经八脉、乃至许多现代医学都未曾提及的隐晦脉络,尽数包含其中。无数细如蚊足的箭头、圆点、漩涡符号标注其间,指示着内息极其复杂精微的运转轨迹,其精妙繁复程度,足以让任何一位医学大师或武学宗师叹为观止。

图谱旁依旧有注解,但文字更显古奥艰深,非篆非隶,似是一种更为古老的文字变体,充斥着“先天一炁”、“黄庭紫府”、“周天星斗”、“水火既济”等玄妙术语,以及大量关于特定呼吸节奏、舌抵上颚位置、意念观想火候的细致要求。这些注解言语简短,却意蕴深远,往往一个字词便可能蕴含着数种不同的解读方式,令人难以把握其真意。

窟内人数寥寥,仅有七八人,皆是岛上修为最为精深之辈,包括龙木二位岛主也时常在此静坐参悟。他们无一例外地盘膝闭目,面色凝重,周身气息沉凝,与整个洞窟的氛围融为一体。时而眉头紧锁,额头渗出细密汗珠,显是遇到了难以逾越的关隘;时而呼吸变得极其悠长细微,若有若无,仿佛进入了龟息状态;时而又呼吸短促如鼓点,带动周身气血微微鼓荡。他们周身隐隐有微弱的气流环绕,那是内息外显、与外界能量交互的迹象,显然正依照壁上法门进行着极其艰深的尝试,每一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武道世界之中,对外界的一切几乎不闻不问。

林越没有打扰任何人,放轻脚步,找了一处僻静角落坐下。地面冰凉,却异常光滑,显然常年有人在此打坐。他仰头凝视那浩瀚如星海般的行气图谱,仅仅是粗略一看,便觉头晕目眩,那庞大的信息量远超之前任何一窟。他没有立刻尝试修炼,而是首先静心凝神,将自身状态调整至最佳,同时集中精神,沟通意识海深处那团规则集合体,果断服用了一颗NZT-48。

熟悉的智慧洪流再次涌现,世界瞬间变得无比清晰、透彻。思维速度呈指数级提升,感知敏锐度暴涨,无数细微的、平时极易被忽略的信息涌入脑海,并被迅速分类、处理、解析。他意图借助NZT的超强学习解析能力,一举攻克这看似最复杂的武学难关。

“嗡——”

药效发挥到极致,他的大脑如同最高效的超级计算机开始全力运转。目光扫过图谱,那些复杂无比的线条和符号瞬间被拆解、分析、建模;晦涩的古文注解被快速解读、交叉引用、试图寻找到内在的逻辑链条和数理关系。在他的意识空间中,仿佛构建起了一个虚拟的人体模型,无数光点线条按照图谱指示开始运行,推演着各种可能性。

“此呼吸法频率与潮汐引力存在微弱关联,吸气时长达七秒,屏息三秒,呼气九秒,间隔一秒,如此循环…其频率比值近似于…或可建立数学模型优化,引入日月引力变量,或许能提升百分之三到百分之五的效率…”

“此条经络运行路线,起于足底涌泉,上行过膝,绕胯,沿脊柱侧翼上行至肩井,最终贯注指尖…此路线与现代医学中自主神经系统分布高度重合,刺激此处或可影响内脏功能,尤其是肝肾代谢…但为何要在此处形成一个内息漩涡?是为了增加压力,还是为了转化能量性质?”

“‘先天一炁’假设为某种初始生物能量,其产生需满足特定生理状态阈值…需要心肾相交、水火既济的状态下,于静极生动、杳杳冥冥之中,一点灵光乍现而生…这描述更接近于某种量子涨落或真空零点能效应?但如何主观引导这种效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水火既济卦象…离火在上,坎水在下,火性炎上,水性润下,二者背离。卦辞却曰‘既济’,亨通,小利贞…初吉终乱。这对应体内某种能量平衡状态?需建立反馈调节模型,防止初时顺利而后失控?”

无数理性的、科学的、基于逻辑和数据的分析结果如同瀑布般在他脑中刷过。NZT状态下,他轻易地记住了所有图谱细节和注解文字,并从中推导出了数百种可能的内力运行模型和生理学解释。他甚至能凭借超人级的身体感知,内视般“看到”自己体内气血运行的细微状况,血液的流动、神经信号的传递、肌肉纤维的微颤都清晰可辨,并试图用NZT推导出的模型去主动引导和干预那丝微弱滋生、源自陨石能量转化而来的“气感”。

然而,很快他就发现了问题。

当他试图严格按照某个看似最优化的数学模型去引导内息时,却总觉得隔了一层,异常滞涩,心意难以真正沉入那种状态。内息如同不听话的溪流,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刻偏离预设的轨道,或者变得死气沉沉,缺乏那种应有的灵动的活力。那种感觉,就像是用最精密的仪器去测量一首诗歌的意境,用数学公式去推导一幅水墨画的神韵——工具固然强大,却始终无法触及最核心的、感性的、灵动的部分。他的引导精准无比,却缺乏了某种“神”。

“意守丹田,非是定位一个解剖学坐标,而是某种…身心合一的状态?是一种意识的聚焦,还是一种放松的觉知?”

“气沉涌泉,并非物理上的下沉,而是一种意念上的…扎根与放松?是想象与大地连接,从而引动某种磁场效应?”

“呼吸绵绵若存,非是控制频率,而是忘掉呼吸本身?进入一种先天胎息的状态?但这与主动引导内息是否矛盾?”

一些之前被他忽略的、看似“不科学”的词语,如“意境”、“神韵”、“心死神活”、“勿忘勿助”,此刻却反复在他脑海浮现。NZT可以提供无限的知识和推理,却无法直接赋予他那种玄妙的“感悟”和“心境”。它解开了“形”的谜题,却对“神”无从下手。

他回想起之前与其他武者交流时的情景。那些武者往往在他点破发力技巧的“形体”关键后,需要闭上眼睛“感受”片刻,才能豁然开朗。那种“感受”,并非逻辑推理,而是一种更直接的、身体与心灵层面的领悟,是一种难以言传的“体证”。

“我过于依赖NZT的理性分析了…”林越心中明悟,如同拨云见日,“武学,尤其是高深内功,绝非单纯的物质和能量运动。它更涉及‘神’与‘意’,涉及心灵的力量,涉及一种与世界规则更深层次的共鸣和互动。NZT是强大的‘术’,可以帮助我理解‘形’与‘数’,但若要领悟‘神’与‘意’,还需要‘心’的去感悟。是体验,而非仅仅是理解。”

想通了这一点,他不再强行用NZT去“计算”内功,而是将其作为一种辅助工具——用来记忆、用来排除明显错误的路线、用来理解基础原理。然后,他放空了大部分思绪,缓缓闭上眼睛,开始尝试真正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壁上的武学,去体会那字里行间、图纹线条之中所蕴含的意境。

他不再纠结于那些复杂的符号和注解文字,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在那幅最大的、描绘着“气贯周天”的总体脉络图上。不再去“分析”,而是去“观想”,在脑海中勾勒出那气息如银河般在体内自然流转的宏大景象,去用心感受那气息流转时所应带来的“意境”——一种圆融、自在、浩瀚无边的感觉。

与此同时,他体内那源自陨石的能量,那改造了他生命层次、赋予他超人体质的庞大底蕴,开始悄然涌动。它并未直接转化为内力,而是如同最深沉的背景海洋,为他初生的、微弱的内息修炼提供了近乎无穷无尽的支撑和滋养。他的每一个细胞都仿佛浸泡在能量的温泉中,活跃无比,对外界的感知和对内部的调控能力达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境界。这具身体,本身就是修炼内功的无上宝鼎。

这使得他一旦稍微把握到一点正确的“意”,内息的滋生和运行速度便快得惊人!那不再是丝丝缕缕的试探,而是如同开闸泄洪般的奔流!

他依照对“谁能书阁下”诗句意境的理解——一种超然物外、俯瞰众生、记录传承的博大与深邃,调整呼吸,意念沉入丹田,不再刻意引导,而是似守非守,若有若无,如同静观云卷云舒,不将不迎。

起初只是丹田处一点微弱的温热感,如同星火初燃。但很快,在那庞大生命能量的支撑下,这股热流迅速变得清晰、壮大,并且自然而然地沿着体内某些熟悉的路线开始缓缓流动,这正是NZT推导出的最优化路线之一。这一次,不再是他的意念强行驱使,而是内息自发的、欢快的奔流。

如同干涸了万年的河床迎来了滔天洪水,他的经脉宽广而坚韧,经过陨石能量的改造,远超常人想象,内息所过之处,毫无滞涩之感!反而带来一种难以言喻的舒畅与力量感,仿佛枯萎的草木得到甘霖滋润,每一个细胞都在欢呼雀跃。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