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路远兑现承诺,参加了小雨学校的亲子运动会。
林静特意穿了一身运动装,显得青春活力。
一家三口参加“两人三足”比赛,配合默契,笑得开心。
路远暂时抛开了所有工作烦恼,享受着难得的家庭时光。他看到不远处,沈绣心也来了,她是作为教育局年轻教师代表来帮忙组织活动的,目光偶尔瞟向这边,迅速又躲开。
林静也看到了,只是淡淡一笑,仿佛没看见一般,继续为女儿加油。
运动会后,路远接到金茹的电话。
“路书记,苏记者那边反馈,报道初稿已经出来了,总体基调是积极正面的,但也反映了我们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比如那家化工企业的安置难题。她们想让我们确认一下事实部分。”
“好,事实部分一定要核实准确。至于观点,尊重记者的专业判断。”
路远指示道,
“另外,你以县委县政府的名义,邀请苏记者团队下周再来一趟,我们专门召开一个关于那家化工企业处置方案的协调会,请职工代表、债权人、收购方都参加,全程向媒体公开。我们不怕问题,展现我们解决问题的决心和过程。”
金茹愣了一下,随即明白这是化被动为主动的高招,
“明白了,我立刻安排!”
几天后,省报以一个整版的篇幅,刊发了苏晚晴撰写的深度报道《青溪涅盘:一场关于发展与民生的再平衡》。
文章既生动描绘了青溪产业升级、政务改革的新气象,也深刻剖析了其背后经历的阵痛和正在攻坚的难题,尤其是公开报道了那场多方参与的协调会,展现了地方政府不回避矛盾、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的负责态度。
报道一出,引起了广泛好评,甚至得到了省委书记的批示肯定,要求各地学习青溪“直面问题、透明施政”的作风。
苏晚晴给路远发来了一条短信,
“路书记,报道反响热烈。感谢青溪的开放与坦诚。期待继续关注青溪的蜕变。另,协调会的报道,棋高一着。”
路远看着短信,笑了笑,回复,
“实事求是而已。欢迎苏记者常来青溪看看。”
他心里清楚,与媒体的良性互动,也是发展软环境的一部分。
而这位苏记者,敏锐、专业,或许未来还能成为青溪发展的一个“诤友”。
青溪的发展故事,正在被更多人看见。
而路远的前行之路,也仍在继续。
喜欢官途:青云志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官途:青云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