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太平广记吕蒙 > 第239部分(第2页)

第239部分(第2页)

李正己

唐李正己本名怀玉,侯希逸之内弟也。侯镇淄青,署怀玉为兵马使。寻构飞语,侯怒囚之,将置于法。怀玉抱冤无诉,于狱中叠石像佛,默祈冥助。时近腊月,心慕同侪,叹咤而睡。觉有人在头上语曰:“李怀玉,汝富贵时至。”即惊觉,顾不见人,天尚黑,意甚怪之。复睡,又听人谓曰:“汝看墙上有青鸟子噪,即是富贵时至。”即惊觉,复不见人。有顷天曙,忽有青鸟数十,大如雀,时集墙上。俄闻三军叫呼,逐出希逸,坏锁。取怀玉,权知留后。(出《酉阳杂俎》)

唐朝李正己本名叫李怀玉,是侯希逸的内弟。侯希逸镇守淄青的时候委任怀玉做兵马使。不久流传流言蜚语,侯希逸知道非常恼怒,就把李怀玉囚禁起来,将要以法严惩。怀玉怀着满腹冤屈没有地方申诉,就在狱中用石头堆起了一个佛像,并默默的祈祷请求神灵帮助。这时将近腊月,他非常羡慕同辈的人,就叹息怒骂着睡了。这时就感觉有人在头上告诉他说:“李怀玉,你富贵的日子到了。”于是他吃惊地醒了,环视四周,却不见有人。天还没亮,他感到非常奇怪,就又睡了。这时就又听到有人对他说:“你看见墙上有青色的鸟鸣叫,就是富贵的时候到了。”他又惊讶地醒来,仍然没看见有人。过了一会,天已放亮,忽然有十多只青色的鸟,象麻雀那样大小,这时落在墙上。不一会就听见三军呼叫的声音,撵走了侯希逸,打碎了牢锁,救出了怀玉,叫他暂时做留后的地方官。

李揆

唐代宗将(“将”原作“帝”,据明抄本改。)临轩送上计郡守,百僚外办,御辇俯及殿之横门。帝忽驻辇,召北省官谓曰:“我常记先朝每饯计吏,皆有德音,以申诫励,今独无有,可乎?”宰相匆遽不暇奏对,帝曰:“且罢朝撰词,以俟异日。”中书舍人李揆越班伏奏曰:“陛下送计吏,敕下已久,远近咸知,今忽临朝改移,或恐四方乍闻,妄生疑惑。

今止须制词,臣请立操翰,伏乞陛下稍驻銮辂。“帝俞之,遂命纸笔,即令御前起草。随遣书工写录,顷刻而毕。及宣诏,每遇要处,帝必目揆于班。中外日俟揆之新命,时方盛暑,揆夜寝于堂之前轩,而空其中堂,为昼日避暑之所。于一夜,忽有巨狐鸣噪于庭,仍人立跳跃,目光迸射,久之,逾垣而去。揆甚恶之,是夜未艾,忽闻中堂动荡喧豗,若有异物,即令执烛开门以视。人辈惊骇返走,皆曰:”有物甚异。“揆即就窥,乃有暇蟆,大如三斗釜,两目朱殷,蹲踞嚼沫。揆不令损害,阶前素有渍瓜果大铜盆,可受一斛,遂令家人覆其盆而合之。因扃其门,亦无他变。将晓,揆入朝,其日拜相。及归,亲族列贺,因话诸怪,即遣启户,揭盆视之,已失其物矣。(出《异苑》)

唐代宗坐着华丽的车子去送别上计郡守,文武百官在外大量购置送行用的物品。皇帝乘坐着车来到了大殿的横门下,忽然停住了车,召集北省官员们对他们说:“我曾记得,先主在朝时,每当给计吏送行时都要有‘恩诏’下达民间,用来告诫勉励。而现在为什么没有呢?这样可以吗?”宰相匆遽一时没有回答。皇帝说:“干脆停止上朝回去撰写送行的文章,等待写好了再饯行吧。”这时中书舍人李揆赶紧上前跪伏在地上,上奏说:“皇帝送计吏,诏书已经下达很长时间了,远近的人都知道,现在突然改变送行的日期,恐怕四方官民得知,要胡乱的猜疑。现在停止送行,须要找个理由,请让我立刻动笔起草一个通知,乞请皇上稍稍停一下车。”皇帝答应了他的要求,就叫人拿来纸笔,让李揆在皇帝面前起草。随即派书工抄写。不一会就写完了。接着就以诏书的形式宣读了。从此以后,每遇重大的事情,皇帝都要亲眼看见李揆在不在场。朝廷内外每天等着李揆被提升,当时正是盛夏,李揆晚上就睡在了殿堂前檐下的平台上,中堂是空的,是白天避暑的地方。一天晚上,忽然有只大狐狸在庭院里鸣叫。还象人站立起来那样的跳跃,两只眼睛放出光焰,过了很长时间,跳墙走了。李揆非常厌恶,这一夜都没有睡着。忽然又听见中堂里有动荡喧闹的声音,好象有奇怪的动物,就叫人拿着蜡烛打开门看,人们都惊恐害怕的往回跑,都说:“有个东西长得特别奇怪。”李揆就靠近前去看,却是个蛤蟆。大小就象三斗的大锅。两眼通红,蹲在地上,嘴里还吐着沫子,李揆不让人损害它,就用放在台阶前一个可装十斗的平常浸渍瓜果的大铜盆,把蛤蟆扣起来,并把门也插上,再没听到什么动静。天刚要亮时,李揆入朝,这天他就被提升为相。等回来时,亲戚族人都排着队来祝贺。于是就谈起夜晚的怪事来,就派人打开房门,揭开铜盆来看,盆下面扣着的那个大蛤蟆已经没有了。

贾隐林

唐德宗欲西幸,有知星者奏云:“逢林即住。”帝曰:“岂敢令朕止于林木间?”姜公辅曰:“不然,但地亦应。”乃奉天尉贾隐林谒帝于行在,帝观隐林气色雄杰,兼是忠烈之家,而名叶星者所奏之语。隐林即天宝末贾修之犹子,帝因召于卧内,以探筹略之深浅。隐林于御榻前,以手板画地,陈攻守之策,帝甚异之。隐林奏曰:“臣昨梦日堕于地,臣以头戴日上天。”帝曰:“朕此来也,乃已前定。”遂拜隐林为侍御史,纠劾行在,寻迁左常侍。(出《神异录》)

唐德宗想要去西边巡视,有个善于观察星相的人启奏说:“遇见有林的地方就停下。”

皇帝说:“怎么敢叫我停止在林木中。”姜公辅说:“不这样,就是地也应远林木的。”有个奉天尉贾隐林到行宫拜见皇帝,皇帝看贾隐林气度长相非凡,又是出身在忠臣英烈的家里,符合了知星者所说的话。隐林是天宝末年贾修的侄子,皇帝把他叫到了卧室里,来试探他的智谋筹略的深浅程度。隐林在皇帝的床前,用竹板在地上画,并陈述攻守的策略。皇帝感到很不一般。隐林对皇帝说:“昨天晚上梦见太阳从天上掉下来,我用脑袋又把太阳顶上了天。”皇帝说:“我这次来,乃是以前已经定数的。”于是就封隐林为侍御史,在皇帝身边负责纠正错误,揭发罪行的工作,不久又改任了左常侍。

张子良

唐永贞二年,春三月,彩虹入润州大将张子良宅。初入浆(“浆”字原缺,据明抄本补。)瓮,水尽,入井饮之。是月九日,节度使李锜,诏召不赴阙,欲乱。令子良领兵收宣歙,子良翻然反兵围城,李锜就擒,子良拜金吾将军,寻拜方镇。(出《祥异集验》)

唐朝永贞二年的阳春三月,彩虹照进了润州大将张子良的住宅。先进到盛水的缸里,水没有了,又到井里去喝。这个月的第九天,节度使李锜,因诏书召他进宫,他却没有来,想要做乱。于是皇帝就命令张子良领兵收复宣歙,子良很快地调头反兵围城,李锜被捉,子良被提升为金吾将军。不久又升为方镇。

郑絪

唐丞相郑絪宅,在昭国坊南门,忽有物来投瓦砾,五六夜不绝。及移于安仁西门宅避之,瓦砾又随而至。久之,复迁昭国。郑公归心释门,宴处常在禅室,及归昭国,入方丈,絪子满室悬丝,去地一二尺,不知其数。其夕瓦砾亦绝,翌日拜相。(出《祥异集验》)

唐朝丞相郑絪的住宅,在昭国坊南门。一天忽然住宅里投来了碎石瓦块,连续五六夜没断。郑絪就搬到了安仁西门的住宅躲避,结果碎石瓦块也跟着来了。过了很长时间,他又搬回了昭国坊。郑絪开始信奉佛教,吃住常常在禅堂里。等搬回昭国,他进到佛堂,喜蛛满屋,结网而挂,离地面有一二尺高,数不清有多少。就在那天晚上,碎石瓦块也没有了。第二天郑絪就被封了宰相。

卷第一百三十八 征应四(人臣休征)

裴度 段文昌 李逢吉 牛僧孺 王智兴 牛师 杜中立 李蠙 马植 高骈

孔温裕 孙偓 李全忠 侯弘实 戴思远 张海А∑胫菝瘛≈烨煸?br>

裴 度

唐中书令晋公裴度微时,羁寓洛中。常乘蹇驴,入皇城,方上天津桥。时淮西不庭,已数年矣。有二老人倚桥柱而立,语云:“蔡州用兵日久,征发甚困于人,未知何时平定。”

忽睹度,惊愕而退。有仆者携书囊后行,相去稍远,闻老人云:“适忧蔡州未平,须待此人为将。”既归,仆者具述其事。度曰:“见我龙钟相戏耳!”其秋,果领乡荐,明年及第。

洎秉钧衡,朝廷议授吴元济节钺,既而延英候对。宪宗问宰臣,度奏曰:“贼臣跋扈四十余年,圣朝姑务含弘,盖虑凋伤一境。不闻归心效顺,乃欲坐据一方,若以旄钺授之,翻恐恣其凶逆。以陛下聪明神武,藩镇皆愿勤王,臣请一诏进兵,可以平荡妖孽。”于是命度为淮西节度使,兴师致讨。时许滑三帅,先于郾城县屯军。度统精甲五万会之,受律鼓行而进,直造蔡州城下,才两月。擒贼以献,淮西遂平。后入朝居廊庙,大拜正司徒,为侍中中书令。儒生武德,振辉古今,洎留守洛师,每话天津桥老人之事。出征淮西,请韩愈自中书舍人为掌书记。及贼平朝觐,乐和李仆射方为华州刺史,戎服橐鞬,迎于道左。愈有诗云:“荆山行尽华山来,日照潼关四扇开。刺史莫嫌迎候远,相公亲破蔡州回。”(出《剧谈录》)

唐朝中书令晋公裴度未显贵的时候,客居洛中。曾经骑着一匹跛脚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