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那些人走后。苏威顿时原形毕露,大声说道:“你小子舍得回来了啊,你知不知道因为你的任性给公司造成多大的麻烦,得知你竟然取消了现场签售的活动。好几家公司都打来电话表示不满,我这边还的一家一家解释,别提有多辛苦了!”
“呵呵。能者多劳嘛,我也不是故意的不是。要是能抽开时间的话,我怎么可能不配合!”徐应龙笑着说道。
“你的性子我又不是不知道。就算是真有时间也未必会甘心配合我们做宣传。算了,专辑是你的,名气也是你的,就连这星光娱乐还是你的,我一个打工的那敢多嘴!”
“行了行了,我这次还真不是有意放你鸽子的,确实是有重要事情需要我去处理,是国字号那位大老板让去的,你说我能拒绝?”说话的时候徐应龙故作神秘地指了指紫禁城的方向,意思很明确。
“你说的是元。。。那一位?”苏威惊讶地问道。
“不然你以为还有谁能支使的动我,而且还是在这种关键的时候!”徐应龙回答道。
“要真是这样那可就真怪不得你,那现在呢,事情是不是办妥了,如果办妥了的话是不是可以继续之前的签售计划了?”苏威再次问道。
“还不行,事情遇到点麻烦,过几天还的走。所以我趁着今天有空过来看看你,顺便也问问专辑销售的怎样了?”徐应龙沉声说道。
“虽说签售的事情对销量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毕竟很多歌迷都是兴冲冲的等着你现场签售,但是你却爽约了,这让很多歌迷很是失望,但总体而言销售情况还是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截止今天下午五点半,你的首张个人专辑在网上共销售出703万张,而实体店的数据也同样强悍,卖出了428万张,另外还有各路明星预定的110万张,总销量已经突破了1200万张。”苏威兴奋地说道。
“1200万张,真有这么多?”徐应龙也被这个数字吓了一跳。
也难怪连徐应龙这样的仙君大人也是如此的惊讶,要知道近几年华夏音乐市场虽说总体上还算不错,整体市场甚至已经突破了三千多亿华夏币,数字音乐市场规模达到了500亿元,同比增长了不少,远超电影以及电视行业。然即便是数字音乐市场规模增长迅速,但实体唱片市场依然堪忧。
不单单是华夏,就是放眼整个世界,就算是娱乐行业最为发达的欧美地区唱片行业的处境也同样岌岌可危。这并不是音乐本身出现了问题,而是人们体验音乐的方式发生了改变。我们不妨回想一下,在十几年前人们都通过什么方式听歌?收音机?cd机?
再想想我们现在听歌的方式,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在电脑前打开音乐网站,或者用手机里的音乐app。当想明白其中的差别我们就能理解唱片行业为何衰落了,就是因为人们体验音乐的方式变了。
曾经,去逛音像店就像逛时装店一样,是人们正常的消费项目。而在智能手机和音乐流媒体盛行的当下,去传统唱片店买cd,无论从时间还是金钱的角度都是一种性价比很低的行为。
音像店能提供的唯一体验就是挑几张热门大碟放在那儿,你可以戴上店里的耳机试听几首,如果呆的时间长了,还有可能遭到店员和后面排队人的白眼。
想听音乐的人如今已经无需跑去实体店购买唱片,不仅因为时间、人力成本太高,更根本的原因是,网络能给到的购买体验,唱片店却给不了。例如试听,试听唱片可能性不大,你如果不买的话老板是不可能让你打开包装的。但现在音乐的试听直接在网上就可以完成了,所以唱片想从网络回到实体店已经不可能了。有了网络提供的免费音乐,如今的听众已经很少再花钱去买音乐听了,即便一张cd的价格仅二、三十块。
在这样的变革面前,唱片业不可避免的衰落了。不要说徐应龙这样的新手了,就算是那些天王巨星的专辑销量也很一般。就拿眼下华夏在音乐方面最受国人认可和追捧的周大天王来说,其个人专辑的销量大多在200万到400万张之间,仅有一张达到了五百万的销量。
这并不是贬低周大天王的个人魅力和赚钱能力,事实上周大天王粉丝遍布世界各国,涵盖老中青各个年龄段。而他的赚钱能力更是大家有目共睹,自己身价巨亿不说,每年入账都以十亿计。
但即便是他这样的天皇巨星,在大势面前也无能为力。因此一个月前徐应龙对外宣布要发行首张个人专辑的时候人们猜测销量不可能达到500万张,而那已经是人们已经很看好徐应龙了。(未完待续。。)
第六百六十九章:信誉第一(第二章)
第六百六十九章:信誉第一(第二章)
徐应龙惊讶的表情让苏威很受用,他和徐应龙认识的时间也不短了。尽管苏威的年龄要比徐应龙大一些,但是一直以来徐应龙都是处变不惊,一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的表情,就连苏威自己有时候也觉得自己不如徐应龙沉稳。今天能看到徐应龙如此惊讶,苏威当然高兴了。
“你们没有统计错?真的是1200万张的销量?”徐应龙再次确认道。
苏威笑了笑说道:“这些数据都是我们的工作人员一个城市一个城市统计出来的,虽然不敢说没有一点出入,但是上下浮动不会超过1000张。”
“这怎么可能,就算是华夏唱片最辉煌的时期也没有出过如此高销量的专辑吧?”徐应龙惊讶地说道。
“呵呵,你也太小瞧唱片行业了。唱片繁荣的那些年,专辑超百万销量不是难题,上千万也是常事儿。当时,专辑几乎像是流水线上的工业品,歌手拼命录,灌制线拼命灌录,只要上市就会销售一空。当时一张口水歌的磁带也动辄卖到几十万张,甚至上百万张。那时候是卖方市场,只要内容制作出来,是不愁销路的。那时候,不但歌手明星受人崇拜,就连那些在唱片工厂打工的人也是前景光明令人羡慕。”苏威道。
二十年前徐应龙才三四岁,当然对当时的唱片行业不怎么了解,于是略带怀疑地语气说道:“真有这么火?”
苏威笑了笑说道:“还真的就有这么火,当时大家都在扒歌带。每一次都赚的盆满钵满,那时候可以说是唱片行业最赚钱的最黄金的时代!”
“扒歌带?”徐应龙皱着眉头说道。显然是没听过这个词。
苏威当即解释道:“扒歌带算是一种模仿和抄袭的雅称,即用临摹的方式将欧美或港台流行音乐的旋律、配器记录下来。再交由本土乐手和歌手演绎。二十多年前,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类似的出版社和公司,但竞争并不算激烈,因为市场实在太大了。这些公司的主要的工作就是扒歌带,老一辈的通俗歌手都唱过扒歌带的歌曲。”
接着苏威又说道:“而且当年的唱片制作费用非常低廉,制作一张专辑仅需花费一、两万元,节省一点甚至都用不了一万元。而当时市场上的cd批发价是7、8块,一张唱片动辄百十多万的销量,算起来收入是非常可观的。当年做唱片发行的。就像是前两年做房地产的,一些人白手起家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变成土豪。不过说真的,你的这张专辑的销量确实令人震惊,虽然放眼整个世界还不能说傲视天下,但是在华夏唱片史上也算是独领了。”
“哦,1200万的销量还不能登顶巅峰?”徐应龙惊讶地问道。
“1200玩的销量在华夏确实已经很牛叉了,最近这二十年确实没有人比你的更高了。但是华夏毕竟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娱乐行业更是方兴未艾,根本不能同欧美相比。别人据不说了。mj知道吧,他绝大多数的专辑都比你的这张销量要高!”苏威道。
“mj是谁?”徐应龙问道。
苏威像是看怪物一样盯着徐应龙看了好一会儿,确定他没有开玩笑之后才说道:“mj就是迈克尔。杰克逊,他的首张个人专辑《off the wall》在全球市场劲销2000万张。至今其个人唱片的全球销量已超过3亿张。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专辑《thriller》甚至累计达到了1。1亿张,被写入吉尼斯记录“全球最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