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杨宗谨有些不相信,故意试探道:“我庐州有一位知州,好像也姓公孙已被流放到雷州,不知足下和他熟不熟?”
“不熟!”年轻人急忙撇清关系,似乎是怕杨宗谨继续问下去,信步离开。
杨宗谨心道:“这个年轻人居然反应这么激烈,一定和公孙演有一定的关系。公孙略?听着好像不对。略……策略……公孙策!”
公孙策,包拯的幕僚。在七侠五义的记录中,他是一个屡试不第的书生,同时也是一个文采过人,医卜星象无一不精的奇人。
杨宗谨在庐州这段时间不是没想过去找包拯,又担心自己因为随意改变历史进程而导致受到惩罚。出于对历史的敬畏之心,杨宗谨没有去找包拯。
但没想到包拯没去找,公孙策却主动送上门来。
杨宗谨暗叫不好,公孙策肯定是来者不善。于是急忙出去,正好瞧见公孙策在向钱惟济靠拢。他的右手缩在袖子里,做出握住物品状。
“糟了,他要行刺钱惟济。”杨宗谨心里顿时着急,一个疾步上前伸手拉住公孙策的右手,抓住他的手腕。
此时,公孙策距离钱惟济只有短短的五步远。
公孙策显然没想到杨宗谨会出来搅局,惊讶的看向他。
杨宗谨低声道:“你随我来。”拉着公孙策就到一边站着。
还没开口,就听到钱惟济大声道:“杨先生何在?”
杨宗谨听到钱惟济叫自己,不好不出去,便对怒气冲冲的公孙策道:“公孙策你听我一句劝,这个时候出手你不仅不能成功,还会小命不保。”
公孙策一下子愣住了,不知道自己的真实姓名是如何泄露出去。
来不及理会他,杨宗谨穿过人群来到钱惟济面前。
“钱大人好久不见!”杨宗谨恭维道。
“先生也是许久不见面,本官还没有感谢你查出丰乐县令的举动。”钱惟济笑道。
“这点小事不足挂齿,全是大人的功劳,草民的苦劳。”杨宗谨继续表现得很恭敬的样子。
钱惟济听了大笑,拉着杨宗谨的手往厅堂里走。
杨宗谨被他拉着走的同时,偷偷的瞄了几眼和公孙策分开的位置,却不见公孙策的踪影。
“或许他见没有机会,就溜走了吧。”杨宗谨心里这样想,开始后悔没让夫人李媗之跟过来。
起码有一个人能帮他分担一下事情,保护并监视公孙策。
随着钱惟济的到来,厅堂里逐渐安静下来。众人根据自身品级高低围桌坐下,丝毫不会乱。杨宗谨本来是想去边缘的座位坐下,就算完事。
钱惟济却坚持让杨宗谨待在他所在的桌子,又因为潘中岳的执意留下,杨宗谨不得已坐在钱惟济的身边。
一个瘦瘦的青年进来,在潘中岳耳边嘀咕了几句。只见潘中岳面色微变,立刻给那个青年耳语了几句,青年出去了。
杨宗谨看在眼里,心里在猜想是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