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时期设立三省六部制,其中三省指的是门下省、中书省和尚书省。
宋朝在宫城内设置中书门下,作为中枢部门的首脑官署和正副宰相集体处理政事的最高权力机构,或称政事堂。中书门下的长官在北宋前期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分散宰相的事权,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
李迪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主管政务,但只是宰相之一,因为在他上头还有同样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却是吏部尚书的丁谓。
而李迪只是吏部侍郎。
说回门下省,在唐代门下省是机要机构,共议国政,并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有封驳之权。但是到了宋代,门下省仅主朝仪等事。但偏偏留着,还像以前可以审查诏令,又没有封驳之权。只负责盖章,还要走个程序。
杨宗谨有些郁闷,又在门下省等了一会儿,拿到签押来到中书省。
这下更麻烦。
中书门下在宫里,李迪得进去找人签字。尽管他是宰相,也要照章办事。
留下杨宗谨在外面等着,都快气死了。
“早知道我就让武林高手飞出去,直接找人就好。”杨宗谨快等急死了。
一等就是一个时辰。
李迪出来,递给杨宗谨一个签押,吩咐道:“你拿着这个去找殿前都指挥使,让他们赶紧把昨晚上值班的禁军全部叫过来,供你查问。”
“岳父去哪里?”杨宗谨忙问道。
李迪指了指天上的月亮,说道:“再有一个时辰就要上朝,我得回去准备一下。”
杨宗谨嘴角抽搐一下,顿时无语。
好在拿到了签押,杨宗谨转身离开。在凌宠的保护下,前往殿前司。
殿前司的门庭森严,门口站着两排的值守禁军。他们见到杨宗谨来了,本能的保持警觉。
杨宗谨手拿签押,抱拳道:“我奉太子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吏部侍郎李相的钧令,前来殿前司办事。”然后将签押交给值班的将领,请他过目,并代为转达。
禁军将领见了,立马转身入府。
过了好一会,将领出来说道:“指挥使有请。”然后把签押还给杨宗谨。
杨宗谨拿着签押,在一员禁军的带路下,穿堂过门来到了正厅。但见一个身高八尺,长得宽额阔面,威风凛凛的将领走上堂来。
那人问道:“你便是京畿路提点刑狱公事杨宗谨?”
杨宗谨回道:“正是。我有签押一封,请指挥使快些办理。”将签押交给指挥使身边的人,由他转交给指挥使。
指挥使看过后,便道:“请杨提刑尽管放心,我会安排下去。”说着话,唤掌管名册的殿前司差使近前来取得今晚值班的名册。然后又派人去换防,顺便把换下来的人叫来殿前司。
就这么着,杨宗谨折腾了大半夜才算是遇到个稍微靠谱的人。
过了一个时辰,天微微亮。
禁军的值班将校们陆续抵达殿前司的教场,杨宗谨一眼看过去都是人。
心都凉了!
“这么多的人,我该怎么办?”杨宗谨还想一一查问,现在一看主动放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