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上的代码流不断滚动。
老陈站在一旁,手里捧着从国家图书馆调取的五年前Imo评分系统备份硬盘。
这是薄栖川根据摩尔斯电码线索,推测出的“数据藏匿点”。
也是揭开王敬东篡改分数黑幕的最后关键。
“找到了!这里有段被删除的日志记录!”
薄栖川突然喊道,屏幕上跳出一行加密代码:
玻璃珠标记卷:红3蓝5黄2,分数4。
他立刻拿出之前整理的评分卷照片,照片里的卷边压痕正好对应:
红珠3颗、蓝珠5颗、黄珠2颗”的排列。
“‘红3蓝5黄2’应该是暗语,对应卷号为352的考生,‘分数
4’就是把原本的3分改成7分!”
老陈凑过来,指着代码旁的时间戳:“这个修改时间是五年前Imo评分结束后的第二天凌晨,和王敬东银行流水里50万欧元到账的时间完全吻合!”
技术人员立刻根据这段日志,恢复了完整的评分操作记录。
除了卷号352的考生,还有另外两份答卷被篡改。
修改暗语分别是:、
红1蓝2黄4。
红6蓝3黄1。
对应的分数调整都在3-5分之间,恰好能让原本落选的考生达到获奖线。
薄栖川拿着恢复的日志,走到廉政专员李队面前:“李叔叔,这些暗语都和玻璃珠有关,王敬东书房里的玻璃珠评分笔,就是他标记要修改试卷的工具。”
他翻开笔记本,上面画着玻璃珠排列与卷号的对应表。
“红珠代表百位,蓝珠代表十位,黄珠代表个位,比如红3蓝5黄2就是352号卷,这是他和赵承宇约定的暗号。”
李队看着日志和对应表,眼神变得锐利:“这就是铁证!我们现在就去提审王敬东,让他无话可说。”
当这份日志摆在王敬东面前时,原本还在狡辩的老人突然沉默。
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审讯椅的扶手。
仿佛又看到了五年前那个凌晨,自己用玻璃珠评分笔在试卷上做标记的场景。
同一时间,欧盟知识产权局的听证会上,柳依一穿着白色西装,面前的展示台上摆满了AR教具的研发证据。
从薄栖川的137张手绘草图。
到实验室的红外扫描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