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不小心,很有可能会混入世家子弟,让她们到了潭明之后分一杯羹。
而经过了政审环节,将会进入到最后一项。
那就是思想觉悟的考核。
在这个环节当中,同样也是由朱桢亲自设计了几十道考题。
这些考题都跟潭明息息相关。
而且这都是到了非洲之行,有很大概率都会遇上的问题。
就比如:如何处理当地黑人与大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
如何保证移居后大明人的权益?
对新建立的国度会提出怎样建设性的意见?
谈一谈针对潭明的治国之道。
这些问题,考验的其实并非是文化,更重要的是情商与智商的结合。
其实对于目前的潭明,最需要的并非是有文化的人。
需要的是能够真正治理国家的人才。
而来参与选拔的这些读书人,四书五经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基础,文化底蕴自然不用质疑。
但是否真正适合当官,就要从这些考题上去判断。
朱桢就是想要通过这样的办法,从这几十万的读书人当中筛选出真正合适前往非洲的人。
若是只知道读书的迂腐书呆子,这种人要不得。
潭明真正需要的,应该是那些拥有改革精神的新式官员。
就这样。
三个环节的考验,一共为期三天的官员选拔正式开展。
由于来到武昌参与选拔的人数众多。
为了能够在三天的时间内让所有人都能够参与到选拔中,整个武昌城上到官员,下到百姓都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几乎所有官员以及公务人员全天无休。
医学院这边人手不够,科学院那边便派人支援。
而在民间。
百姓们为了能够让每一个参与选拔的人可以顺利到达衙门,甚至还专门开出了一条特殊的通道,供那些读书人优先使用。
如此一来,便可以保证畅通无阻,不会出现人挤人的现象。
三日后。
经过层层严格的筛选,淘汰掉了大批量前来参与选拔的读书人。
最终,朱桢一共为潭明挑选了三百余名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