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成大事者必懂易经 > 第三章 善借外力巧妙借用各种力量(第3页)

第三章 善借外力巧妙借用各种力量(第3页)

因此,你应该趁早培养一种“借用别人智慧”的习惯,你可以与若干不同行业的朋友保持联系,把他们组成一个不具形式的“智囊团”。

大胆交托他人,切勿事必躬亲

我们做事情,要尽可能借助他人的力量,不要事事都自己亲自去做。事必躬亲。当领导的人更应如此。事事劳动自己,从表面看,你很努力,也很勤奋,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但殊不知,领导要处理的事情很多,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如果不懂得放权,事事都要自己亲自动手,你会被日常事务缠身,忙而没有效率,这是领导之大忌。

那么,该如何提高效能呢?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各尽其职,事不躬亲,即领导者要做领导者的事。

领导者要学会“操其要于上,而分其详于下”。

孔子说过:“君子不器。”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为政者不是道具,而应该是用道具的人”。

梁国有一个君王,很想把国家治理好。于是他每日勤于政事,首先,他制定了严格的法律,规定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如果违反了,将要受严厉的处罚。他制定的法律多如牛毛,连人们在大路上走路的姿势都做了严格规定,搞得写法律的竹简充斥宫中,人们连走路的地方都没有了。

其次,他又精心选派了一大批官吏,从中央到地方,层层负责,各司其职,严格规定了领导和服从的制度。他还不满意,自己每天都要到各处巡查,监督各级官吏履行职责的情况。官吏稍有违背之处,他就大发雷霆,动辄撤职。他这样认真负责地管理国家,可是效果并不如意,贪官污吏层出不穷,老百姓生活极其艰苦,盗匪迭起,社会秩序混乱不堪。梁王十分苦恼,却毫无办法。

后来,梁王听说杨朱满腹经纶,就来向杨朱请来讨教治政方法。

杨朱说,治理国家就好像把圆球放在手上玩耍一般容易,何必那么费心费力?

梁王心里很不服气,说:“你有一妻一妾都管不好,几亩大的田地连草都除不干净,却说治理天下像玩球似的,究竟是什么道理?”

杨朱说:“你看见过放羊的情景吗?很多羊在一起的时候,让一个小孩拿着鞭子守护着,要羊向东,羊群就向东;要羊向西,羊群就向西。可是,如果让尧帝来把每只羊都牵上,还让舜帝拿着长长的鞭子跟在后面,羊反而不好放了。而且我还听说过这么一句话:能吞下大船的鱼不在支流中浮游,鸿鹄只在高天上飞,不落在低矮的屋檐上。为什么?因为它们志向高远。黄钟大吕这样的乐器不和靡靡之音合奏,为什么?因为那是高亢的乐律。所以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今天君王你身居高位,想成就大业,可是事无巨细,什么小事都管,结果往往做出越组代庖的事来,使本来应该管的事反而没有管好,你说这样怎么能把国家治理好呢?”

梁王听后,低下头来。若有所思。

领导的工作重点是把握宏观决策,具体实施应该放手让下属去完成。如果在别人做事的过程中,领导老是怕他出错,千叮咛万嘱咐,那就会让别人感到无所适从,更会让他认为领导不相信他的能力,从心里对领导产生反感,进而影响他做事的积极性。

领导者要做领导者的事,乍听起来,这好像是不言自明的事,其实却不然。实践表明,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有许多领导者常常“不务正业”,专干别人干的事。比如,本来属于身边工作人员的事,他亲自代劳;本来分工由别的领导者负责的事,他也插手;本来是下级和职能部门范围内的事,他也包办。这样一来,尽管他“两眼一睁,忙到熄灯”,累得焦头烂额,但效能却很低。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其一是自我约束。自我约束的第一个意思是,将精力用于抓大事,尽量不为那些琐碎的小事而浪费过多的精力,不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古罗马的法典中有这样的规定:“行政长官不宜过问琐事。”我国古代也有“君逸臣劳”、“明主治吏不治民”、“大臣不理碎务”的说法。可是做起来也有处理得不好的。诸葛亮虽然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后人所称道,但他却有事必躬亲的毛病,连核对登记册这样的具体事都要亲自动手,“流汗竟日,不亦劳乎?”结果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我们现代的领导者应当从中受到启示,学会抓大事。

自我约束的第二个意思是要求领导者不直接干预下一级领导者的工作。三国时期杨颐就主张“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南宋思想家陈亮也主张,对下属既然“与其位”,就应“勿夺其职”,就是不要抢下级的活干。这样,上上下下都把自己分内的事干好,全局工作也就干好了。

其二,只做最重要的事。领导者应当只做那些非做不可的工作,可做可不做的工作则应尽量排除,或交托他人去办。美国威斯汀豪斯电器公司前董事长兼总经理伯纳姆是一位享有盛誉的管理专家。他在其名著《提高生产率》中提出,领导者在处理任何工作前,首先要问自己,这件事能不能取消它?能不能与别的工作合并?能不能用更简便的东西代替?这样一来,工作头绪就大大减少了,时间就节省了,效率就提高了,主动权也就操在自己的手里,不至于总让人家牵着鼻子走。

三是大胆向下属授权。领导者揽权太多,事无巨细,都要亲自插手,即使分身有术,也会忙不过来。如果大胆将权力授予能干的下属,既减轻了自己的工作,也调动了下属的积极性,何乐而不为?

利用矛盾解决问题

善于利用别人的弱点,然后挑起其内部矛盾来削弱或消除对方实力,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这也是一种善于借用外力的高超手段。历史上,晏子二桃杀三士故事就给我们精彩地演绎了这一幕。

春秋时代,齐景公手下有三位勇士:公孙捷、田开疆和古冶子。这三个人悍勇无比,力大过人,空手可以降伏猛虎。他们自恃功高,骄横跋扈,从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一天,齐国正卿晏子在一次酒会上见到了这三位勇士,可他们连眼皮都不抬一下,更不可能像其他官吏那样离开座位向晏子施礼。三人此举令晏子非常气愤。于是,晏子去见齐景公,陈述了自己的忧虑:“这三个人勇而无礼,目无尊上,将来必然侍勇而不服管束。所以,我认为应该除掉他们,越快越好!”齐景公听完晏子的一番话,长长地叹了一口气,面露难色他说:“寡人早有此优虑。但是,他们都是屡立战功的盖世英雄,如果给他们定罪处罚,恐怕令将士心寒齿冷。让别人去杀他们,又找不到敌得过他们的勇士,这可如何是好?”

晏子思索良久,然后对齐景公说:“我有一个主意可除掉此三人。派一个使者带两只桃子给这三个人,并告诉他们:计功而食桃,谁的本领大,就可以得到一只桃子。三人有勇无谋,且又颇讲义气,必然为争桃而殉义。”

齐景公依计行事。不出晏子之所料,三人在使者面前各言其功。公孙捷首先说道:“有一次,我空手制伏了一头野猪;还有一次我捉住了一只猛虎。凭我的本领,我应该得到一只桃子。”于是公孙捷拿过去一只桃子。接着,田开疆说道:“我有两次手持长矛,打跑了一整队的敌人,凭我的本事,我也应该得到一只桃子。”说完田开疆也拿走一只桃子。

古冶子见两只桃子都被拿走了,唯独没有他的份,不由得大怒:“若论功劳,谁能与我相比?有一次我随主公渡黄河,一只巨鼋抢走了我的左骖之马,窜入湍急的河水中。我跳入水中,在河底潜行,逆流百步,顺流九里,最后找到了巨鼋,杀了它,救回了左骖之马。当我左手牵着骖尾,右手提着鼋首从水中跳出来时,岸上的人都以为我是河神呢!就凭这一点,我也该得到一只桃子。难道你们俩不想把手里的桃子给我一只吗?”

这时,公孙捷、田开疆看到古冶子发怒了,不由得感到愧疚。他俩后悔他说:“我们的勇猛比不上你,我们的功劳也不能和你相提并论。可是我们却拿到了桃子,这说明我们有贪心。今天若不以死来表达我们对贪心的忏悔,那我们岂不是胆小鬼!”说完,两人交出桃子,然后挥剑自刎而死。

古冶子面对两位伙伴的尸体,良心受到深深的谴责。他痛心他说道:“两个伙伴都已死了,只有我还活着,这是不仁;用言语羞辱他们而吹嘘自己,这是不义;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厌恶而不去死,这是不勇。似这等不仁、不义、不勇之人,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古冶子说罢,也拔剑自刎了。

晏子未动一兵一卒,就巧妙地除掉了三位勇士,后人写诗叹道:

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

里中有三坟,傫傫正相似。

问是谁家冢,田疆古冶子。

力能排南山,文能治地理。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