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凤姐是一个聪明能干而又阴毒的女人。为除掉自己的对手尤二姐,她也利用了尤二姐与秋桐之间的矛盾。
凤姐的丈夫贾琏早就对凤姐感到厌倦了。这一方面是因为凤姐没有为他传宗接代,另一方面她近来总是病病歪歪的,引不起他的兴趣。于是,贾琏以先奸后娶的手段收俏丽的尤二姐做了二房。凤姐很宽容地将住在外边的尤二姐请进荣国府,表面上对尤二姐十分亲热体贴。
实际上,凤姐单等有利时机给尤二姐一些颜色看看。机会终于来了。贾琏外出归来,其父贾赦赏给他一个17岁的女孩秋桐。贾琏没日没夜地和这个年轻的小妾厮磨在一起。对这个秋桐,凤姐自然也是切齿痛恨。不过,为了除掉尤二姐,凤姐先要把秋桐当成一把刀来使用,一旦借助秋桐除掉尤二姐,再解决这个小丫头则易如反掌。
凤姐开始挑唆秋桐去和尤二姐作对:“你年轻不知事。她现在是二房奶奶,你爷心坎上的人。我还让她三分,你去硬碰她,岂不是自寻其死?”这哪里是劝,明明是引风拨火。
秋桐听后,越发恼了,口里骂道:“奶奶是软弱人,那等贤惠,我做不来!奶奶素日的威风怎么都没了?奶奶宽宏大量,我却眼里揉不下沙子。让我和这娼妇做一回,她才知道呢!”秋桐说话时故意放大嗓门,以便让邻屋的尤二姐听到。气得尤二姐在房里哭泣,饭也不吃,又不敢告诉贾琏。
那尤二姐原是“花为肠肚,雪作肌肤”的人,经秋桐这一气,便恹恹得了一病,四肢懒动,渐次黄瘦下去。夜来合上眼,只做恶梦。尤二姐此时已身怀六甲,贾琏忙命人去请医生。偏偏请来的是个庸医。尤二姐用了他开的药,竟致流产。
凤姐又叫人给尤二姐算命打卦,回来的人说这是“属兔的阴人冲犯了”,而秋桐正是属兔的。凤姐劝秋桐说:“你暂且别处躲几日再来。”秋桐气得哭骂道:“理那起饿不死的杂种,混嚼舌根!我和她‘井水不犯河水’,怎么就冲了她?好个‘爱八哥儿’!在外头什么人不见?偏来了就冲了!我还要问问她呢!到底是那里来的孩子?她不过哄我们那个棉花耳朵的爷罢了,纵有孩子,也不知张姓王姓的!奶奶希罕那杂种羔子,我不喜欢!谁不会养?一年半载养一个,倒还是一点搀杂没有的呢!”尤二姐听了这话,只觉得天眩地转。
入夜,尤二姐独坐床边,感到世间人情淡漠,无可留恋,不如以死了却这无尽的烦恼与痛苦。尤二姐打开箱子,找出一块生金吞下,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而秋桐因气死了尤二姐,不免让贾琏生厌。虽然她死乞白赖地求邢夫人,勉强留了下来,但终归让贾琏不冷不热地丢在一边。毫无疑问,这场斗争的真正的胜利者是凤姐。
因此,有时候,善用引发并利用对方之间的矛盾来坐收渔翁之利,也不为一种高明之策。
敢于借势而行才能成功
一个聪明的人,总是善于借势,这势既包括天时地利,也包括人和。借势而行,许多看起来难办的事往往可以轻易地完成。
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十月,韩信攻下齐国历下,并一举占领了齐都临淄。
齐王田广慌忙赶到楚国向楚王项羽求救:“霸王,您是各国盟主,现在敝国情况万分危急,您总不能见死不救吧!”
“你别把韩信吹得那样神乎,那位钻裤裆将军竟把你吓成了这般样子,真是活见鬼。
楚王虽然看不起韩信,但他还是委派了大将龙且率二万兵卒,前往与齐国联合抵抗韩信。楚将龙且亦是位有勇无谋的人,用兵往往只求狠冲猛打,而不讲究计谋韬略。
十一月,齐楚联军与韩信的汉军在潍水两岸濒水对阵。好战惯斗的龙且几次要向汉军发起猛攻,都被齐王田广劝阻住了。“将军,我们真的是再经不起大的失败了,没有必胜的把握,过河去与汉军拚消耗,我们实在是拼不起呵!”齐
王苦口婆心地劝说龙且应伺机而动,不可鲁莽行事。可是,齐王的良言相劝,终究没能阻止龙且给齐楚联军带来失败的厄运。
这天,韩信突然指挥大军渡河进击龙且军。可是,部队渡过一半时,汉军便有秩序地向回撤军了。“龙将军,汉军不战自败,而且退得并不慌乱,可能其中有诈。”田广对龙且说。“哈哈,我早就知道韩信这人是个胆小鬼,齐王呵,您可不要‘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呀!”
龙且根本听不进齐王田广的意见,一意孤行地指挥部队“乘胜追击”了。当龙且的将士渡过近一半时,潍水上游发起了洪水,激流滚滚,倾泻而下,一下子把龙且的部队冲散了。而对岸的汉军也趁机回身反击。在急流之中疲于奔命的龙且兵卒成了汉军的活靶子了。而阻在潍水东岸的楚兵更是溃不成军,四散逃亡。汉军在韩信的指挥下过河乘胜追击,杀死了龙且。齐王田广也被韩信活捉了。
原来,韩信设置了诱敌之计。早在齐楚联军赶到潍水两岸布阵之前,他在夜里让士兵做了一万多个布袋子,里面装满了细沙,堆在潍水上游,这样潍水上游便形成了一个人工堤坝。于是,他再用佯装败退的战略,把敌军引入河中。让士兵突然在上游把沙堤打开,汉军借助洪水之势,轻而易举地打败了齐楚联军。
而三国时期,关羽假水淹敌军的故事,也说明了要成就大事业就要善于从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借助各种力量,甚至包括来自大自然的力量。
蜀汉大将军关羽率军北进,攻打曹操的樊城,守将曹仁力不能敌,差人向许都求救。曹操派于禁、庞德率北方七支精壮劲旅前往救援,以解樊城之围。
关羽听得曹操援军来到,便派关平率军继续攻打樊城,自己亲领一军与曹军先锋庞德交战。争斗50个回合,庞德施放冷箭,关羽左臂中箭受伤,两军形成相峙态势。这时秋雨连绵。于禁、庞德将七军移驻于襄城以北10里,依山下寨。关平将于禁军情向箭伤逐渐痊愈的关羽报告。关羽纵身上马,率几个骑兵登高观察,见樊城城上军旗不整,曹兵军心涣散;城北10里山谷驻扎军马,又见襄江水势很急。他看了半晌,叫来向导询问:“樊城北面10里山谷,叫什么地名?”
向导答道:“罾口川。”
关羽大喜道:“于禁一定要被我活捉了。”
部下惊疑地问道:“将军为什么这么说?”
关羽说:“鱼到了罾口,还能逃脱覆灭的命运吗?”
官兵们不大相信。接着,连下了几天暴雨。关羽命令部下准备船只,收拾橹、篙等划船用具。
关平惊问:“陆地打仗,为什么要用船只?”
关羽说:“你不看天时地利怎知其中利害?于禁七军不驻扎在高敞地方,却聚集在罾口川这个又险又狭的谷地。如今秋雨连绵,襄江水必然大涨。我已派人去上游堵住各个缺口了,只等河水大涨,我军登船,放水一淹,樊城、罾口川的魏兵不是都成了鱼鳖了吗?”关平信服。
却说魏军屯驻罾口川,督将成何向于禁劝阻道:“听说荆州关羽军队屯驻于高处,又准备了船只,如果江水泛滥,我军就危急了,要想办法避难。”于禁斥骂道:“不要乱我军心!”
成何退出营寨说与庞德听,庞德认为成何的意见很对,便率领本部转移至别处。可是调动的当夜,风雨大作。庞德大惊,出帐观看,只见四面八方的洪水汹涌冲来,七军官兵四处乱窜,给水浪卷走的不计其数。关羽率军乘战船驶来,于禁手下只剩下五六十人,只能乞求投降。庞德誓不投降,移于高丘,抵抗了一会,终被活捉杀死。
关羽巧用天时地利水淹曹魏七军,威震中原,吓得曹操几乎要迁出许都。
当然,善于假借外力的前提是能够对事物之间的联系知晓得非常清楚,对事态的发展有一个准确的预计。对此方能充分利用外力,不然就有可能功亏一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