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继续看向左寓:“朕想知道建康以及建康周边各县的军备,劳烦爱卿为朕讲解。”
声音温和,和他表现出来的形象一样,仁弱无害。
但是也挺会给人插刀子的,而且还是阳谋,若他不坚定一点,说不定真的就被挑拨成功了。
左寓从心底的一声声爆鸣里回过神,取出书简。
“建康城中军士数量,包括宫内禁军一共一千人。”
崔衍昭:“……?”
多少?
一千?
建康是首都吧,首都里的武装力量总共就一千人?
左寓:“另有八槽舰四枚。”
八槽舰崔衍昭知道,是江南的战船,共有四层,高十二丈,用现代计量单位表达一下就是高四十米左右。在这个时期算是很了不起的工艺了。
但武器再厉害,没人上也不顶用。
崔衍昭:“那建康周边?”
左寓:“建康北郊、建康南面的丹阳县,以及越城,一共有虎班突骑一千二,普通兵士两千,舰船十艘。”
崔衍昭把左寓指着的书简拿过来,反复确认,发现左寓说的一个没错。
建康和建康周边的防卫力量全加起来,也不过四千多人。
首都是这样,全国其他地方更不用说。
要北伐的话,起码得凑个四五万人的队伍吧。
崔衍昭叹了一口气,幽幽地看着左寓。
左寓脸不受控制地一红。
陛下不会真让他代替大将军吧?
这,这不能!
陛下之貌确实不负其名,但他是有底线的臣!
要怎么才能不失恭敬地拒绝陛下的无理要求呢?
崔衍昭:“布防图你还有吧?这份朕就收下了。”
虽然是询问,但他知道这种东西左寓肯定不止一份,说不定还有比带来的这份更详细的。
把书简揣自己怀里,他边起身边问:“爱卿,朕要听实话,上月全国共发生了多少起叛乱?”
左寓本来在考虑要曲意逢迎还是以死明志,正分析着两种行为带来的后果分析得起劲,就听到崔衍昭提问。
幸好他反应快,及时从不着边际的思绪中抽离,道:“三起,分别在太末县、横阳县、海陵县,规模不大,当地县令便平定了。”
他说完顺便礼貌性吹捧了一下崔衍昭:“陛下登基以来叛乱不过三起,且均未形成气候,正是说明陛下持政有方,以至于人心思定。”
崔衍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