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衍采纳王会建议,亲自参与给陆玉光修建佛堂一事后,度过了几日母子和谐的时光。
与母亲平和相处,卫衍很高兴。
儿子给她修建佛寺,陆玉光很高兴。
不用在复杂的母子关系间如履薄冰,满朝文武也很高兴。
几乎所有人都很高兴。
这天,卫衍照旧将佛像的图纸带给陆玉光过目。和陆玉光的关系破冰后,他每次都不带卫湘,因为这是他的功劳,他不想卫湘夺去母亲的关爱。
北地崇佛,陆玉光生长在这般环境下,也不能例外。
她在卫衍期盼的目光中接过图纸,但这回却没有立刻展开,而是若有所思地看向卫衍。
陆玉光:“听闻江南遣使而来,欲带回其使者。你对此作何想法?”
卫衍并不想母亲对别国过分关注,他是一个孝子,十分担心失去母亲。听到这个问题,他脸上的微笑刹那收了起来,神情开始变得可怕。
卫衍:“儿已传令边境将士,若他接近,定将他撵开。”
言罢,他阴森森盯着陆玉光。
陆玉光很不喜欢卫衍这副模样,卫衍长相本就差了些,还摆出这阴冷的神情,更难让人接受。
但想到卫衍贴心为她筹备修建佛寺,她觉得自己不该对一片孝心的儿子如此苛刻,于是平和道:“他既说此行是为带使者,那就将使者放了。也免他以此为借口,来我夏国生事。”
这些天她也听到了江南使者的传闻,又是生而知之,又是身伴异象,此番造势,让她担心会害得国内局势不稳。
她想,如今最好就是将江南使者放回,阻住其入夏的借口。
陆玉光与鲜卑贵族利益共同,她的意见自然是那些勋贵共同的意见。
卫衍想起国内的士族似乎同样不欢迎那位江南中书令的到来。
自父亲故去后,勋贵与士族的意见再未如此一致了。
*
王清正指挥侍从为他收拾东西,除了被谢云织刺激的那一次,他都是悠闲自在,在邺城各处名山胜迹游玩,玩着玩着就带回许多东西。
他清楚带的太多影响赶路,本想舍弃一部分,但左看右看,样样都很喜欢。
谢云织路过时发现王清要装运的东西已填满了三架马车,十分震惊。
她心里有千言万语要说,但顾及两家颜面,只是平静地提醒了一句:“路途遥远,王令行囊甚重,恐影响回程。”
王清:“我向陛下献夏国方物,有何不可?”
谢云织:“……”
给陛下准备的啊,人之常情。
她也准备了特产。
谢云织觉得自己没有资格站在道德的高峰上指指点点,于是离开了。
在夏国滞留许久,终于等到回国的机会,众人精神振奋,只想越早回去越好,夜里都不怎么停留。
他们一开始还担心卫衍是在戏弄他们,可时间一日日过去,回国途中未遇任何阻拦,也渐渐放下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