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野号”冲在最前面,正遇上全身着火的“致远”舰。
邓世昌见吉野恃其船捷炮利,横行无忌,愤而说道:“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是船,则我军可以集事。”
决意与之冲撞,同归于尽。
邓世昌毅然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右舷,日本官兵见状大惊失色,集中炮火向致远射击,致远舰右侧鱼雷发射管被击中,引起大爆炸,3时30分,以右舷倾斜,在东经123度34分,北纬39度32分的黄海海面上沉没。
全舰官兵除七名遇救外,其余自邓世昌以下全部壮烈殉国。
(此说法目前最接近事实,致远舰冲向吉野号,有可能就是为了使用鱼雷攻击。也有另外的说法是致远舰是被日舰火炮击沉,战前北洋水师已经把鱼雷抛入海中。)
书写到这里,梵雨有感而发,特意做了几首诗来缅怀邓世昌管带!
《无题一》
梵雨
甲午海战风云生,
大清颓废日得胜。
邓氏祠堂今犹在,
肯于君王在出征。
《无题二》
梵雨
甲午海战英雄出,四十九年中华定。
六十余年勤勉业,遥望东方辽宁出。
日寇不忘当面耻,欲将战火重燃起。
兵出东海整装齐,誓将东京夷南京。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又称维新变法,是指1898年6月至9月21日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要领导人物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但戊戌变法因损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利益所以遭到强烈抵制与反对,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至中南海瀛台,维新派的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共6人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百日维新是戊戌变法的一部分。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对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中文名:戊戌变法
外文名:Hundred Days Reform起始时间:1898年6月11日
结束时间:1898年9月21日
目的:学习西方,改革制度,发展工商业
主要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
别名:维新变法
创办报纸:《时务报》、《国闻报》
结果:失败
性质: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影响:有利于资本主义思想的传播和发展
序幕:公车上书
正式开始: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
背景:《马关条约》的签订
分享
变法背景
国际局势
经济
19世纪下半叶是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阶段。这个时期,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引起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并开始向垄断阶段过渡。美、德、英、法等早已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位居世界前列,而原本相对落后的俄国、日本,在发展了资本主义之后,也迅速强大起来。在这种局势下,变革旧的制度和旧的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已经成为当时的一种世界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