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最后的呼吸简谱 > 第28部分(第2页)

第28部分(第2页)

1967年10月17日北京的某个胡同里传来了一声长长的叹息“大清国气数已尽,这个社会挺好的”……

……全书(完)

作者感言:这本书全是我的第一部作品吧,也没想到能够写到这种程度,搜集素材搜集了一年多吧!有的时候都是晚上不睡觉,彻夜在码子,一年多了感谢各位的支持,让我走到了这一天!

☆、史书记载

中日甲午战争为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

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争,西方国家称第一次中日战争。

甲午战争以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至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

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

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的结果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则使日本国力更为强大,得以跻身列强。

名称:中日甲午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争,朝鲜半岛称清日战争,其他国家称第一次中日战争)

地点:朝鲜半岛、辽东半岛、山东威海、黄海北部时间:1894年7月25日—1895年4月17日参战方:中国,日本

结果:日本获胜,签订《马关条约》

参战方兵力:清军630,000人,日军240,616人伤亡情况:清军31,500人阵亡,日军13,306人死伤(1,132人阵亡)

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脱亚入欧”,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日渐强盛。

当时的日本,正交叉进行两次工业革命,1888年,日本产业革命出现**,因此急需对外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

但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国内本身就资源匮乏、市场狭小,加之国内封建残余势力的浓厚及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的尖锐,因此以天皇为首的日本统治集团急于从对外扩张中寻求出路。

为此,1887年,日本参谋本部制定了所谓“清国征讨策略”,逐渐演化为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其第一步是攻占台湾。

第二步是吞并朝鲜。

第三步是进军满蒙。

第四步是灭亡中国。

第五步是征服亚洲,称霸世界,实现所谓的“八纮一宇”。

而甲午中日战争就是日本实现“大陆政策”前两个步骤的重要环节,由于其自身实力资源都不具备相应条件,所以实行以战养战的策略来达到目标的实力。

当时的中国处于清朝晚期,正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沉沦。

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清朝统治集团中的洋务派掀起了一场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在科学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方面向欧美看齐,因此清朝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景象。

清朝于1888年正式建立了北洋水师,成为亚洲一个强大的海军力量,即使欧美列强也放缓了侵略脚步。

但清朝并未像日本那样变革国家制度,因此所谓的“中兴”并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

此时清朝政治十分腐败,人民生活困苦,官场中各派系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国防军事外强中干,纪律松弛。

19世纪末的东亚地区,一个是回光返照的老大帝国,一个是喷薄欲出的近代国家,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和日本必定不能避免一战。

那时候,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向帝国主义过渡,日本的侵略行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

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助手;英国企图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的势力;德国和法国为了趁日本侵华之机夺取新的利益,也支持日本侵略中国。

俄国虽然对中国东北和朝鲜怀有极大的野心,但尚未准备就绪,因此对日本采取不干涉政策。

列强默许或纵容的态度,成为日本实施侵略计划的有利条件。

冲突

日本侵略中国是蓄谋已久、准备充分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