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噢?”康熙表情不变,幽深的眸中却一片凝重,“那朕所询之事……”
觉远心里有些撇嘴,凡间天子问的是否危害江山社稷的竟是个求道之人?要是这女子想的话,早就动手了,何必等到现在?他知道,不止皇帝等着他的回答,那位前辈也在等着,因而绝不能乱说什么:“无碍无碍,皇上不必忧心。世间之事因缘际会,结因得果,善因善果,恶因恶果,无因无果,一切自有定数。皇上切莫多虑,若是自困心境,反而不美。”
“如此甚好。”康熙点点头,心里的大石终于放下了些。
不管其他人懂了没有,徽音是听明白了,正是如此,她才觉得好笑。康熙竟然向一个和尚询问她有害与否?唔,虽然对于凡人而言,这个和尚确实是得道之人,可是问他还不如来问她本人吧?
不过,封建教育下的皇帝,不能指望他有多高的思想觉悟,嗯,她还是当作不明白这回事好了……
胤禛余光里瞧得分明,自家侧夫人似乎在忍笑,却不知是为了那般。几人随意说着话,直到看了日出才转身回去,尽管各有心思,但最不安的,估计就只有觉远一人了,不敢偷瞄四贝勒的侧夫人,怕被抓个正着,失了好感,可挠心之痒怎也止不住,好容易看到个求道的前辈,不晓得能不能寻些益处,他刚才可是帮了个小忙的啊!
第18章 五台论道
下午的山颠,阳光穿云而过,除了空气仍有湿寒,沐浴其中倒平添了几分暖意。
胤禛和徽音所居的院中,石桌上摆着精致的斋菜,他们二人相对而坐,竟是在用膳。胤禛举箸而食,行止优雅而尊贵,足见那种渗入骨子里的绝佳修养,非一朝一夕所成。
“寺中斋菜确有独到之处,再试试如何?”清俊男子看向对面抱着茶轻抿的女子,仿若劝告地提议。
徽音但笑不语,只摇了摇头,并未开口。
胤禛似有所悟,放下筷子,示意一旁候着的奴才撤去斋菜,这么一来他也没什么胃口了。热茶上来后,他用修长的手指划过茶盏上的精美花纹,感受着它的温度,半晌垂眼道:“徽音,我知你挂心颜颜,可皇玛嬷已接了她入宫,临行前我也安排好了,你要信我,是能护好她的。”
徽音微愣,顿觉无语,敢情这位以为她担心女儿而不思饮食?不过听到这个男人的宽心之言,也是难能可贵的了。她放下手中的茶,轻笑着出声:“那丫头我才不担心呢,我只是不想吃而已,哪里就是因为她了?”
胤禛抬头,细细打量那张绝胜容颜上的表情,良久将信将疑地收回了视线。
好吧,自从到了五台山,她确实没吃多少东西,就因为常常一起用膳才会被注意到,所以说,辟谷了也未必全是好处嘛!
“我不喜欢佛教,这下明白了?”徽音给出了一个理由,她说的是实话,但这不是少吃东西的真正原因。
“为何?”胤禛接受了这个理由,让一个不喜欢佛教的人,日日在寺中吃斋菜,少用些并不奇怪。
徽音眉心一蹙,答道:“佛教自西域传入,从东汉至今,几乎遍布了大江南北,嗯,以你的头脑,应该能明白吧,我不喜欢的是它的影响力,所以连带的,就连它本身也不喜欢了。”
话不用说明白,胤禛就懂了。佛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教化百姓、渡其行善,可影响力确实很大,单看如今天下寺庙遍布就知道了,这种外来的异域文化,吸纳了汉文化后竟隐隐为天下百姓所周知,即使是身为帝王,有时候仍要借其行事,就比如大清对西藏、对青海。
“原来如此。”微含磁性的声音响起,并没有对此多言,一副不置可否的模样。
“阿弥陀佛,老衲见过四爷,四侧夫人。”觉远径直走向这边的石桌,双手合十拜道。
胤禛起身回礼,徽音亦起身,却是站着未动。
“前辈,请恕老衲失礼之处,实在是……”觉远转向静静而立的女子再是一拜到底,略微有些急切之色。
胤禛见此,眸光变沉,挥挥手让候着的奴才们离远了些,只他本人照旧坐了下来,礼数周到地伸手道:“大师请坐,大师乃皇阿玛敬重的方外之人,不知今日前来,所为何事?”
言下之意就是说,你身份放在那,还是不要让他一个皇子为难了。
徽音轻笑出声,指了指石凳:“坐下说吧。”
三人落座,觉远看了左手边的女子一眼,余光飘向了胤禛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