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无欲观其妙。
|1-65|3---|
常有欲观。
|2-35|621-|
其徼此两者。
|5-32|1---|
同出异名。
|5612|353-|
玄之又玄众妙门。
|2356|1---|
众妙之门开。
【道学小百科】
核心出处:
王弼本《道德经》第一章、河上公注本、帛书甲乙本。王弼注:“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指事造形,非其常也。”
核心精神:
超越言诠、体用一如、有无相生、玄同一切。本章奠定了道家哲学的基调:对语言局限的清醒认识和对超越境界的追求。
关联知识:
?周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的呼应。
?禅宗“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渊源。
?庄子“得鱼忘筌,得兔忘蹄”的发挥。
?魏晋玄学“言意之辨”的源头。
现代回响:
?语言学:索绪尔能指所指理论的东方先声。
?心理学:正念疗法对“无欲观妙”的实践。
?物理学:量子纠缠对“玄同”观的印证。
?人工智能:处理模糊边界的哲学资源。
?教育学:知识传授与智慧启迪的平衡。
?管理学:愿景(无)与执行(有)的统一。
这些跨学科的印证,证明了第一章智慧的普适性和现代价值,为应对复杂世界提供了深层的思维基础。
喜欢六维国学:全家共读一本国学经典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六维国学:全家共读一本国学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