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头目们齐声应诺,立刻回到各自的岗位,安排工匠们投入生产。一时间,工坊内的打铁声更加密集,工匠们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忙碌起来。
赵石在工坊里待了几日,亲眼见证了流水线生产的高效。负责打制犁头的工匠,将烧红的铁块放在铁砧上,抡起大锤,几下就打出犁头的雏形;负责锻造犁辕的工匠,按照图纸上的弧度,将铁条锻造成型;负责组装的工匠,将犁头、犁辕、犁底等部件组装在一起,再进行打磨抛光。每个工序都有专人负责,速度比手工打造快了数倍。
期间,李衡也时常来到工坊查看进度,对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确保每一架短辕犁都符合标准。他对赵石说:“朝廷建立这座工坊,就是为了推动农具的标准化和普及化,让天下农户都能用上趁手的农具,提高耕作效率。这次短辕犁的量产,也是一次很好的尝试。”
赵石听着,心中对大秦的敬畏又深了几分。他原本以为,铁匠铺只能靠一锤一锤地打铁谋生,却没想到朝廷能有如此远见,建立起这样大规模的工坊,让农具生产变得如此高效。
十日的时间转瞬即逝,第一批量产的两百架短辕犁终于全部完成。这些短辕犁通体乌黑发亮,犁头锋利,犁辕笔直,每一个部件都严丝合缝,比手工打造的更加规整、耐用。
李衡看着堆放在工坊院子里的短辕犁,满意地点点头:“很好!即刻安排运输,按照约定的路线,从咸阳出发,经函谷关,过洛阳,到临淄,再转送到琅琊,采用郡县接力的方式,确保在最短时间内送达。”
很快,运输队伍便组建完毕。数十辆马车整齐地排列在工坊门口,每辆马车上都装载着十架短辕犁。车夫们检查好车马,准备出发。赵石也收拾好行囊,打算跟着运输队伍一同返回琅琊,亲眼看着这些短辕犁送到农户手中。
临行前,李衡对赵石说:“赵师傅,此次短辕犁的量产和运输,是‘设计-量产-运输’跨地域农具供应链的首次尝试。若能成功,将来天下各地的优质农具,都能通过这样的方式普及,惠及更多农户。你回到琅琊后,要好好教农户们使用短辕犁,让这犁发挥最大的作用。”
“大人放心,赵石定当全力以赴。”赵石郑重地答应道。
第三章驰道疾
运输队伍从咸阳出发,沿着驰道向东行进。马车在平坦的驰道上飞驰,车轮滚动的声音清脆而有节奏。赵石坐在马车上,看着沿途的风景不断后退,心中充满了期待。
驰道两旁,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驿站,驿站里有专门的人员负责接待过往的车马,提供食宿和马匹更换服务。按照“郡县接力”的方式,运输队伍每到一个驿站,就会更换马匹,确保车马始终保持最佳状态。同时,各郡县也会派专人对接,协助运输队伍解决途中遇到的问题,确保运输畅通无阻。
这日,运输队伍抵达函谷关。函谷关地势险要,是关中通往东方的重要关口。关隘处守卫严密,过往的车马都要经过严格的检查。当守卫看到运输队伍车上装载的是农具,又查验了李衡签发的通关文书后,立刻放行,并派人引导运输队伍快速通过关隘。
出了函谷关,便进入了中原地带。这里的驰道更加繁忙,往来的商队、官差队伍络绎不绝。运输队伍的马车插着“大秦农具”的旗帜,沿途的百姓看到后,都纷纷驻足观望,好奇地议论着车上装载的是什么。
“这车上装的是什么东西?看着像是犁。”
“这么多犁,是要运到哪里去啊?”
“听说这是咸阳工坊量产的短辕犁,专门适合丘陵地带耕作,要运到琅琊郡去呢。”
听到百姓们的议论,赵石心中涌起一股自豪感。他没想到,自己这次的咸阳之行,竟然能引发这么多人的关注。他更加坚定了信念,一定要把这些短辕犁安全送到琅琊,让农户们早日用上。
运输队伍一路疾驰,经过洛阳时,当地郡县的官员特意前来慰问,并为运输队伍补充了粮草和饮水。官员对赵石说:“赵师傅,你们运送的这些短辕犁,可是关乎百姓生计的大事。朝廷重视农业,我们做地方官的,自然也要全力配合。你们一路上有任何需要,尽管开口。”
赵石连忙道谢:“多谢大人关怀,有朝廷和各郡县的支持,我们一定能按时把犁送到琅琊。”
离开洛阳后,运输队伍继续向东行进,朝着临淄方向而去。此时,距离出发已经过去了八日,按照计划,再有两日就能抵达临淄,然后转道前往琅琊。
这日傍晚,运输队伍抵达一个驿站休息。赵石正和车夫们一起吃饭,忽然听到驿站外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只见一个驿卒骑着马急匆匆地赶来,对着驿站的官员喊道:“紧急军情!东边临淄郡一带近日降雨,部分驰道路面出现积水,恐影响运输通行!”
赵石心中一紧,连忙上前询问情况。驿卒说:“降雨不算太大,但部分路段低洼,积水较深,马车通行可能会受阻。若是绕道而行,恐怕会耽误行程。”
李衡之前叮嘱过,一定要在春耕前将短辕犁送到琅琊,若是耽误了行程,农户们就错过了播种的最佳时机。赵石焦急地在驿站里踱步,思考着对策。
这时,驿站的官员说道:“赵师傅,不如我立刻联系临淄郡的官员,让他们组织民夫抢修道路,清理积水。同时,你们也可以提前做好准备,一旦道路疏通,立刻出发,应该能赶上行程。”
赵石觉得这是个好主意,连忙拜托驿站官员联系临淄郡。驿站官员立刻写了一封信,让驿卒快马加鞭送往临淄。
第二天一早,临淄郡的官员就派人传来消息,说已经组织了数百名民夫前往积水路段抢修,预计当日下午就能疏通。赵石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他立刻组织车夫们检查车马,做好出发的准备。
下午时分,临淄郡传来消息,道路已经疏通。运输队伍立刻启程,朝着临淄进发。经过两个时辰的行驶,终于抵达临淄。临淄郡的官员早已在城门口等候,见到运输队伍后,连忙上前迎接:“赵师傅,一路辛苦了!道路已经疏通,你们可以放心前往琅琊了。我们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更换的马匹和粮草,你们稍作休整,即刻出发吧。”
赵石感激不已,连忙向官员道谢。运输队伍在临淄稍作休整,更换了马匹,补充了粮草,便继续朝着琅琊方向前进。
从临淄到琅琊,驰道虽然不如之前宽阔,但也十分平整。运输队伍一路畅通无阻,终于在出发后的第十二天,抵达了琅琊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