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爱卿说的也有几分道理,天心的性子太活泼,没有皇后的威仪,也不擅长处理事务,确实不大合适,那依你所见,哪位妃子合适?”
贾似道一脸正色,沉声道:“正所谓举贤不避亲,臣贾家族中,现有元春娘娘在宫中,臣推元春娘娘为后。”
蔡京接话道:“贾尚书,你认为元春娘娘比天心公主更合适?她是身份合适,还是才情出众,处理事务的能力强?
“据我所知,她性情内敛,不擅交际,入宫后也未处理过事务,不像婉嫔娘娘一般极通事务,你是凭什么,认为她更适合为后?”
元春与李天心、上官婉儿、王昭君几人相比,确实稍逊一些,贾似道听了,愣了半晌,一时没想到反驳的话语。
但他毕竟是饱读诗书,很快就想到了说辞:“陛下,臣以为,能为皇后者,未必一定要是各方面都出众者,严丞相所言并不全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皇后纵为天下女子之表率,但也不可能做到事事都出众,也不需要她事事都出众。才情、相貌、处理事务之能力虽然重要,但比之更重要的,却是性情与品德。
“皇后负有统御六宫之责,其人性情不好、品格不佳,则就绝不适合为后,不然必会引起后宫纷乱,给陛下增添烦恼。
“元春娘娘贵在品格高尚,性情贤淑,不与人争,这一点却是极为可贵,唯有这样心性淡泊的皇后,才能稳坐后宫,管理诸妃。
“在如今之后宫中,论性情之温良者,元春娘娘当居首位。故而,臣推元春娘娘为后。”
他话音刚落,萧何突然站出来道:“陛下,贾尚书所言不错,性情贤淑者才更适合为后。甄宓娘娘之性情也极为温厚,比之元春娘娘更适合。
“她不但性情绝佳,也是出自书香门第,学识、才情、样貌比之元春娘娘,有过之而无不及。更可贵之处,这几个月她参与处理后宫事宜,已经颇通事务,是最合适的皇后人选。”
秦政又点头:“爱卿言之有理。”
严嵩道:“贾尚书、萧大人是认为天心公主、婉嫔娘娘、昭君娘娘性情都不行吗?难道后宫中其他娘娘都是爱拈酸吃醋之人?她们的性情就不温良,就不贤淑了?”
言罢,又向秦政道:“陛下,臣参贾似道、萧何诋毁宫中娘娘,居心叵测,请陛下将之严惩。”
蔡京也出列奏请:“臣附议。”
看杨国忠等人也要出列,秦政忙伸手制止:“好了,都暂且住口吧,后宫中的妃子们,性情各有不同,这也是人之常情,并没什么好争论的。”
严嵩又道:“陛下,臣还是认为昭君娘娘更适合为后。”
秦政还没开口,蔡京又忙接话:“臣也还是认为天心公主为后更为合适。”
贾似道也不甘寂寞:“臣依旧支持元春娘娘为后。”
萧何也道:“臣请陛下立甄宓娘娘为后。”
看他们如此争论,秦政觉得颇为有趣,从中也能看出这些人的立场了。
就见杨国忠继续奏道:“既然贾尚书举贤不避亲,那臣就推臣妹杨玉环为后。”
王子腾也突然出列:“陛下,皇后者,本是结发之妻,如今在六宫之中,能称得上结发之妻的,只有华妃娘娘。
“她最先嫁与陛下为侧妃,陛下登基后,又直接晋升为了妃,论陪伴陛下时间之长,对陛下之忠心,除她外无二人。
“现今她哥哥年羹尧平定努尔哈赤叛乱,立下了泼天功勋,立她为妃,也算是给年羹尧吃一颗安心丸。”
秦政听到这里,眉头轻蹙,王子腾的话,他是听明白了,这是在怕年羹尧尾大不掉,让自己拉拢他。
若是没有系统,而只是一个普通的皇帝,面临这样一个将领,自己确实需要拉拢他。或是想法子剥夺了他的兵权,消除了他的威胁。
从历史上的经验来看,这样的将领,大多是不能留着的。不然就可能发生安史之乱、陈桥兵变、玄武门之变一类的事,或是鳌拜欺负幼主之类的事。
兵权不能掌控在皇帝手里,那就是极大的危险。
不过如今系统在手,龙禁卫遍布全国,天下大定,自己就没有必要打压年羹尧了,也不必非要拉拢他。
“嗯,众位爱卿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你们的提议朕都知道了,让朕再考虑几日吧。此事就议到这里。
“王爱卿提到了年羹尧,他镇守辽东已有数月,辽东叛乱早已平定,该让他班师回朝了。王承恩,让翰林院拟一道谕旨,召他和张良、袁崇焕回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