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天宗向北,穿越御灵渊、碧水宗等近百个宗门后,便到达极其遥远的鸿天山脉。鸿天山脉方圆几十万里大小,据传曾是太古人族的栖息地和人族的最早起源地之一。其西部外侧紧邻太清门管辖范围、北部外侧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东部边缘是临海峭壁。
上古仙宗“鸿天山”曾坐落于此,其主峰便在鸿天山脉的西南区域,对外门户鸿天城则位于西南边缘地带。可惜的是鸿天门已被灭近十万年,至今只剩下一些断壁残桓。
如今这鸿天山脉早已被太清门、天魔门、青天宗用阵法围圈起来,并美其名曰“保护遗址”,不准其他任何仙门染指。且在山脉中的几处灵气充沛之地建了许多洞府,并向中、低阶散修提供租赁服务和安全保障。而这些中、低阶修士只需在鸿天城中登记在册,并缴纳一定费用的灵石定金,租赁到期或不想租时,只需回到城中再次登记一番,结算灵石后便可离去。至于高阶修士,则严禁进入,违者将被视为挑衅三宗,当场格杀!至于,有没有别的原因,那就不是旁人所能知晓的了!
鸿天山脉外侧东北部则是一块伸入海洋的辽阔半岛大陆,也是一片凡人繁衍生息之地,曾被上古仙宗鸿天山称为鸿泽洲,如今分布着大大小小共几百个凡人帝国。
生活在鸿泽洲的凡人们受三宗阵法影响,远远看鸿天山脉尽是高耸入云的绝壁,想走近去细看时,却被常年不散、深不可测的浓雾所挡,贸然走进浓雾则很容易被迷失其中,再也走不出来!久而久之,凡人代代相传之下,也就没有什么人敢再尝试接近这片山脉和浓雾。
鸿泽洲的西南,有一个中等帝国,名曰山缘。而这山缘国中恰有一府,名“苍云府”,其辖管范围正好紧邻鸿天山脉和被鸿泽洲凡人称为“天东海”的浩瀚海洋。
苍云府最出名的则是坐落在府城的苍山书院,而这苍山书院历史悠久、文风纯正,更是位列山缘国四大书院之首,其学子学成出仕最少七品官员起步,相当于一县之令。因此,受苍山书院文风熏陶,整个苍云府辖内都极其重视孩童的读书教育。除苍山书院外,下辖雨泽县的“鸿泽鱼锅”也同样是闻名万里,几乎往来的客商走卒都要在此大快朵颐一番,方肯罢休。
“鸿泽鱼锅”可选海鱼、江鱼、湖鱼共近百种鱼类,再加上本地特产“鸿香草”及一些香辛调料,清煮而成,除保存每种鱼类特有的鲜香原味、滑嫩口感外,竟然还增加出鸿香草的独特清香,令人垂涎欲滴,欲罢不能。但要说雨泽县的哪一家酒楼做的“鸿泽鱼锅”最好,毫无悬念,县城内“金满楼”当属第一。
金满楼做的“鸿泽鱼锅”除色香味俱佳外,卖相也是极佳,奥秘则是全部采用活鱼现杀入锅、文火慢炖而成。其堂食均需提前一天预定,方可来此食用。但即便这样,每天依旧是座无虚席。
今天,金满楼的东家——李家大掌柜李德发要亲自来雨泽县下辖的“鸿门镇”进行考察,据说要在镇上张罗其一家分酒楼的建设事宜,这对于向往金满楼美食已久的本镇居民来说,无疑正中下怀。而且,这大掌柜还通过本镇的李记车马行对外公开宣布,若分酒楼筹划顺利,待其建成之日将大宴全镇,免费提供“鸿泽鱼锅”供镇民品尝,参宴居民八人一桌,每桌将随机提供八条不同种类的大鱼,让大家都能吃饱吃好,这无疑是整个鸿门镇的大喜事。还别说,这么一番操作下,鸿门镇居民竟开始自发游走代说,这无疑将会加快分酒楼的筹划事宜。
而这鸿门镇,位于雨泽县城与苍云府城之间,在雨泽县城正西两百余里、苍云府城东南一千余里的地方,是雨泽县再往东的山北县、苍东县与府城联络的交通要地。据说最早是由镇南的“千骑蓬”发展而来的,如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规模已达到半个雨泽县城大小。而这千骑蓬实际就是金满楼李家的牛马圈,不过其名字由来倒是众说纷纭,一说是李家祖上将千骑赠予山缘国太祖皇帝起兵而得名,也有说李家先祖有从龙将军一战曾杀千骑。不管真相如何,李家祖上却是很早得到这片土地,并盖起了这大片大片的青石屋,做起了车马行的贸易生意,如今这生意已遍布半个山缘国,成了李家最大的摇钱树,可谓日进斗金。
鸿门镇东侧和北侧,住有大量农户,外侧则多是山地。
镇南侧则紧挨“鸿毛江”,住有大量力工和走夫,李家码头、仓库和千骑蓬等便坐落于此。鸿毛江只有二十多米宽,来自于镇西南方向百里外的鸿天山脉,据说越往上游越是狭窄,但河流也更湍急。其河道恰好在邻近鸿门镇的地方,转弯一路向东流去,途经雨泽县城、山北县城、苍东县城等区域,使得过往商客纷纷借助其水力进行物资运输,也让鸿门镇有了更多的发展。
镇西侧,住有商人、大户人家和一些农户等,错落有致地分布着酒楼、茶行、布庄、成衣铺等,很是繁华。镇西侧再往外则散落着一些农田,再行走两三里便可到达一个方圆数里的小湖泊——“鸿门湖”,鸿门湖是半活水,其中间靠西有一段六七米宽的河道连接着鸿毛江。说也奇怪,这鸿门湖中的鸿山鱼,不同于其他产地,其鱼肉鲜美细腻,嫩滑香甜、口感更佳,很受镇里人欢迎。据说金满楼曾想把它打造成“鸿泽鱼锅”的招牌鱼之一,但由于打捞困难、大小不一、存活困难等多种原因,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镇中心则由一道东西方向、宽六丈的马路隔开。中心南侧主要居住着商人、工匠等,是镖局、铁匠铺、木辕坊、货栈、小客栈、食肆等市集之所,最是热闹。李记车马行也坐落于此,是一座三层楼阁,主要为了方便不愿去牛马圈的雇主来此洽谈生意。其右侧挨着的三进院落便是赵安的家,左侧挨着的三进院落也是李记车马行的房产,主要用来留宿一些重要客人,平常一些外来的分店掌柜和管事也大多居住于此。中心北侧则主要住着本镇权贵和大户人家,为医馆、私塾、驿站、监察所等地所在。
鸿门镇可是苍云府有名的富有大镇,虽然大小相当于雨泽县城一半,人口却达到了八九十万的规模,已经接近于一般县城规模,相当于雨泽这样的大县城人口的七成。这使得整个镇子的平均人口密度很高,但实际上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口住在镇南侧,所以镇子除南侧的其他地方人口密度只是略高于雨泽县城。
镇子上有一半的人都是靠李家活着的,这些人要么是在李家的车马行、码头、仓库和千骑蓬等地当雇工,要么给这些雇工的吃喝拉撒等提供服务。这些雇工大部分是外地的穷苦人,而李家给的工钱和赏钱也相对较多,所以都想着来这里做工赚钱好回家娶媳妇。但是在鸿门镇久了,享受到这里的繁荣和便利之后,便变得想找机会定居下来了。
而这些雇工闲聊时,经常会提一个人的名字来为自己或对方加油鼓劲,那就是已经去世一年多的李记车马行老管事秦山。
秦山老管事本是山北县生人,十几岁时父亲因年迈过世,而母亲也年纪大了,家中兄长又多。秦山作为最小的的弟弟很受哥哥嫂嫂们的排挤,只好年纪轻轻地就跑来这鸿门镇讨生活。初到时,在码头干过伙夫和力工,后来去了李记车马行当车夫,因每到过年过节都会给年迈的老母亲寄银两回去,被李德发的父亲看中,成了李记车马行的管事。
其后又回山北县娶了嫂子介绍的媳妇,在鸿门镇安了家,有了儿子后取名叫秦兴,意思是希望自己家和所管的生意都能兴旺的意思。不过后来在秦兴六岁的时候,秦山老婆在给家中马匹喂料时,意外被踢倒在地,并被踩伤了肋骨和内脏,没过多久就去世了。后来,秦山管辖区域的生意一直在李记车马行众分店掌柜和管事中名列前茅,成了车马行新任掌柜最信任的人,随着他年龄渐渐大了,最后被就近派到了苍云府分店当管事。
而秦山儿子秦兴也娶妻生子,有了两个儿子,秦山根据走南闯北听到陆地和海洋大到无边无际的消息,分别给两个孙子取名叫秦陆、秦海。如今秦山老管事的儿子秦兴在鸿门镇西侧开了一家秦记烤鹅店,店铺虽然不大,只有六张堂桌,但小日子过得很是红火。而且店铺后便是其家,一个小院和三间厢房,也很是惬意。只是一年多前,秦山也是年纪大了,因感染上风寒,久治不愈而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