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三位,终究是没能挺过那个冬天。
在白煜田探望后的第三天夜里,他就在一阵剧烈的咳嗽声中,咽下了最后一口气。他死的时候,眼睛依旧是睁着的,直勾勾地,望着房梁,像是还在盘算着他那未竟的、与天与人的斗争。
鹿家的丧事,办得比想象中,还要冷清。
鹿承祖遵从了父亲的遗愿,没有大操大办。他只是请了几个本家的族亲,和县城里那几家还与鹿家有生意往来的商户,冷冷清清地,办了一场家祭。
白鹿滩的乡邻们,没有一家前来吊唁。他们只是远远地,看着鹿家那高高的院墙里,升起的一缕缕惨白的烧纸的烟,然后,便摇摇头,各自忙活自家的事去了。
白煜田听闻消息,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他亲自,写了一副挽联:
“一生好强,争天争地争一世;
半生恩怨,随风随雨随时休。”
他让白承业,将这副挽联,送了过去。
白承业捧着挽联,走到了鹿家的大门口。那扇曾经无数次紧闭的大门,今日,终于敞开了。门口,挂着两盏白色的灯笼,在寒风里,凄凉地摇曳着。
鹿承祖一身重孝,跪在灵堂前,面无表情地,烧着纸钱。
他看到白承业进来,没有起身,也没有说话,只是眼神,变得复杂起来。
白承业将挽联,递给了旁边的管家。
“承祖哥,节哀。”他只说了这四个字。
鹿承祖的嘴唇,动了动,似乎想说什么。但最终,他还是转过头去,对着那跳动的火光,冷冷地吐出了几个字。
“我爹,不想见白家的人。”
白承业的心,沉了下去。他知道,这仇恨,并没有随着老人的去世,而一同被埋葬。
他没有再多说什么,对着灵位,恭恭敬敬地,鞠了三个躬,然后,便转身,默默地,退了出去。
鹿显宗也跪在灵堂的角落里。他看着白承业离去的背影,又看了看自己堂叔那张冷硬如铁的侧脸,心里,像是有两个小人,在疯狂地打架。
一个说:“爷爷走了。从此以后,你就是这个家里,唯一的读书人。你应该听大哥(鹿承祖)的话,帮着他,重振家业,把鹿家,重新扶起来。”
另一个却说:“不!你不能!你忘了先生是怎么教你的吗?‘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鹿家,已经失了‘道’!你不能再跟着他们,一条路,走到黑了!”
他跪在那里,额头抵着冰冷的青石板,脑子里,一片混乱。
他想起了,爷爷临终前,那双依旧不甘的眼睛。他又想起了,白爷爷,教他写下的那两个,力透纸背的“仁义”。
他该何去何从?
就在他痛苦不堪的时候,白承业,在走出大门之前,似乎感觉到了他的目光,竟回过头来,隔着人群,对着他的方向,轻轻地,点了点头。
那是一个充满了理解和鼓励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