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架FA-18E“超级大黄蜂”在海面上空拉出参差不齐的爬升轨迹,机腹下的“鱼叉”反舰导弹弹体在夕阳下泛着冷光。
80公里——这是“鱼叉”导弹的最大有效射程,也是马克中队被逼到绝境的最后底牌。
此前拦截卡31预警直升机耗尽了6枚AIm-120d。
现在每架战机只剩2枚反舰导弹。没能抵达合适的突防位置,像根刺扎在每个飞行员心头。
这次投放鱼叉反舰导弹的战术,马克务实的采用"混合投放模式"——2架携带ANASq-228吊舱的战机分别机群左右两翼前出,获取精确目标数据,通过数据链支撑其余9架无吊舱战机实施齐射。
“各机注意,保持编队爬升,高度3000米,速度0。8马赫!”
马克的声音透过通信器传到每架战机,他左手调整节流阀,右手稳住操纵杆,战机以15度仰角向上冲刺,翼尖涡流在海面上拖出转瞬即逝的白色尾迹。
僚机汤普森的声音带着喘:“队长,发动机温度有点高,刚才规避干扰时过载太大了。”
马克咬了咬牙:“撑住,投完导弹就返航,我们没退路了。”
80公里的距离,刚好够“鱼叉”导弹突破外层防空圈,只要完成爬升、锁定、投放这三个动作,就能给这支舰队造成极大的威胁。
马克的手指悬在武器投放按钮上,hUd已显示“鱼叉”导弹预热完成,导引头正接收预警机传来的目标坐标,红色的“锁定就绪”提示在屏幕边缘闪烁。
就在这时,通信器里突然炸开一道惊恐的嘶吼,是后方预警机雷达员的声音。
“马克!敌人在大规模释放防空导弹!多批次——至少20枚!正向你们扑来!”
马克的心脏猛地一沉,。
他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是继续爬升投放反舰导弹,还是立刻投弹减重增加机动性。
电光火石之间,前出的战机也传来了目标精确数据。
瞬间,马克做出了选择。
“全体投弹攻击!”
他右手瞬间按下投放按钮,八秒后。
他猛地推杆压坡度,战机像被无形的手拽着向下俯冲,座舱里的过载指示器瞬间跳到6G,他的脸颊贴在面罩上,视线里的海平线剧烈倾斜。
“紧急俯冲!航向180!规避机动!”
马克嘶吼着,眼角余光瞥见编队里有两架战机反应慢了半拍,仍在维持爬升姿态——而远方的天空已亮起十几道白色烟迹,像无数支银色的箭,从拉卡舰队方向飞来。
不过,马克还不算慌张。
目前高度只有1800米。剩余的时间足够他的战机编队把飞行高度下降到500米。
如果有必要,甚至可以下降到300米。
海红旗9和鱼叉反舰导弹交错而过,各自奔向了目标。
马克中队的战机快速俯冲着,以此躲避来袭的海红旗9导弹。
然而,马克的战机进入低空后,立刻就感到了不对劲。
来袭的海红旗始终在微调飞行姿态,并不是朝着初始空域而去。
马克的天狼星中队也并没有摆脱海红旗的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