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方经外交努力成功于9月阻止德意日签署三国同盟条约后,目前德国方面出现希望将我国纳入同盟条约之声音,具可靠消息证实,这一声音是出自于德方最高层,据信,德方将会在未来一个月内对同盟条约加以修改,并通知各方……”。
把档案封皮合上,曾澈的眉头紧锁着,他的手指轻击着桌面,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确实不是一个好消息,因为他清楚的知道,在公署制定的所有计划之中,从来就没有考虑过同德国结盟的问题。
事实上,不仅没有考虑过同德国结盟,甚至两国很有可能会作为敌对国,因为公署的计划是同美国以及英国结盟,而不是德国,毕竟现在德国的强大只是一时的强大,对于中国而言,与他国结盟,必须考虑到未来的利益,与强者为伍无疑是最有利的选择,更何况,还有日本的因素。
¨看来要加强在南京的工作了”
随口嘀咕一声,曾澈又拿起另一份报告。这是第六处(内部监视处)送来的一份报告,这份报告是正常的监视报告,之所以会递交到这里,显然只有一个原因,是因为监视对象的特殊一一只有特殊的监视对象,对需要由他作出最终的决定。在他做出决定之后,需要逮捕的将会移交保安总局,由保安总局负责逮捕,也正是因为这种不显山不露水的作用,使得在一些进步报纸上将保安总局称之为¨特务机构¨,将保安总局的探员称为”特务¨,至于北方公司调查部,在人们的眼中,不过只是商业机构罢了。
同过去的做法一样,在翻看报纸的时候,曾澈继续仔细地研究报告中涉及到的人员的社会关系以及监听报告中提及的违法行为,每一次,在作出这个决定的时候,对于曾澈而言,都是极为困难的,因为那些人都有着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泄密?¨
看到报告中的其中一个对象,曾澈的眉头微微一皱。
¨wi项目”¨……这是……¨
这是调查部资助的秘密项目
看到这里,曾澈只觉得后背稍稍一凉,项目的研究人员向另一名学者泄密,这会不会倒置¨项目¨外泄?从而导致整个计划的失败?
最后神情严肃的曾澈按了他面前的电钮,在对讲电话里吩咐说。
¨立即请第七处的安处长过来”
l0分钟。后,第七处,这个在调查部中的技术部门负责人进入了曾澈的办公室,又过了半个小时,曾澈的面前出现了刚刚从第七处机要室送来的有关¨w项目¨的档案。他又花了一个小时阅读这份档案,有几次他把自己的眼睛注视着那引人注目的一些内容,那些内容无一例外的都是有关”w项目¨的试验效果以及数字模型报告。
又过了半个小时,曾澈召集了一个小型会议,参与者不仅有第一处(国内部门)·第七处以及第二处对。苏处)的负责人,还有几名局里的气象、微生物专家,而讨论的问题非常简单一一¨w项目¨。
¨……”w项目¨源自于一个构想,即通过非常规方式赢得战争胜利,制定这一计划的最初出发点,是基于我们的潜在第一敌国一一日本,其特殊的岛屿环境及其农业生产现况制定的,即以植物病害破坏其农业,从而导致其粮食作物大规模减产,甚至绝收,从而最大限度的消弱敌方战争潜力……¨
所谓的战争潜力,实际上就是利用粮食为武器,通过病害消减敌方的粮食产量,使敌国陷入大规模饥荒,最终大规模饥荒将导致敌国战争机器陷入崩溃。
听着项目主持人魏山河的解释,曾澈默默的点了点头,对于¨w项目¨的构想出自于何处,其原因是什么,他自然再清楚不过,只不过,他没有想到会发生泄密事件,同时,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这原本只是一个”储备计划¨,只会在战争爆发后才会加以使用,现在的泄密事件,却极有可能导致数百万元的投资化为泡影。
¨同志们”
深吸一口气,曾澈看着面前的众人对他们说道。
¨现在,根据我们获得的信息来看,这件事已经发生了泄密事件……”
在说话时,曾澈将报告转给其它人,而当魏山河接过那份报告的时候,看到报告的内容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在这些人中,没有谁比他更了解邓叔群,他们两人打了5年的交道。
¨局长,这,……¨
放下手中的报告,魏叔群疑惑的问道。
¨这份情报来源可信吗?¨
¨没有任何问题¨
沉声说出这句话后,曾澈又继续说道。
¨现在且不说数百万元的投资很有可能因为泄密事件而化为泡影,更为重要的一点是,¨w项目”原本将会成为我们用来击败敌人的杀手锏,这只是在长期战争中,在事关国家生死存亡的战争中被迫施用的秘密武器,但是现在,这一武器,却存在着泄密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