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4架yh—l型轰炸机,各载弹l000公个从邯彰机场起飞,轰炸东京的兵工厂以及其它军用目标,整个航程也就是2300公里……”
详细的讲解着“新高山方案”的时候,陈家骡只是认真的听取着他的讲解,作为航空队的总队长,这个计划最终将由他负责向司令汇报,实际上,也就是由司令拍板作出决定——是否实施轰炸。
“自大、狂妄,这是最典型的日本人的性格,启新,如果我们的炸药落在他们自认为的帝国的心脏,落在东京的话,你觉得日本人会怎么样?”
“自明治维新以来,没有任何国家打到日本本土,也正因如此,日本人才会觉得本土是安全的,当我们把炸药扔到日本,我们中国人把炸药扔到日本本土,那么所有的日本人都会觉得受到羞辱,等等狠狠的在日本的脸上甩上一个耳光,24架运程轰炸机,所带来的实际的损失或许不大,但对日本却能造成心理上的重剑。”
24架飞机、24吨炸药,在轰炸中,看起来并不怎么起眼,不过只是几百枚炸药,但给人们带来的心理上的重剑,却是难以估量的。
“没错,同样,也可以鼓舞我们的士气,让他们坚定抗战必胜的信念,对于日本来说,我们的轰炸意味着日本本土不再是个安全之地,而对于我们的国民来说,我们不再是单纯的防御,日本必将为他们在中国犯下的罪行付出代价,但是……”
重复着司令曾经说过的话语,陈家碌的眉头紧锁着,按照他的本意,他更希望将轰炸日本的时间放到2年后,因为到那时,他的手中就会拥有超过l50架远程轰炸机,航空队轰炸机部队可以对日本的重要目标实施轰炸,甚至于对日本市进行轰炸,以报复他们炮击中国城市暴行,但现在……现在,航空队只有24架远程轰炸机,他们只能对日本造成心理上的冲击,而不是实质性的损害。
而现在即对日本进行轰炸,却有可能倒至日本加强本土空防,待航空队有能力对日本实施大规模轰炸时,日本的空防那时会更为有效,航空队会附出更为惨重的代价。
“但是相应的一点是,日军会立即制定相应的计划以进行报复,他们也许会再次调动重兵进攻邯彰,从而消灭来自空中的威胁,无论走出于报复,还是战略上的考虑,这都是极有可能的……”
“不是极有可能,而是一定会!”
点着头,陈家碌从办公桌处拿出了一张地图,然后对参谋长说道。
“现在,在河北,有8个师团的日军,在山东有六个师团的日军,如果我们轰炸了东京,到时,这近四十万日军一定会从河北、山东直扑第六战区,到时,我们也许就要再进行一场艰苦的保卫战!”
去年的保卫战,尽管在许多人看来是一场“大捷”但作为第十六集团军的高级将领,陈家骡清楚的知道,那场“大捷”之所以能够取得,实际上是打了日军一个措手不及,是在日军轻敌的情况下,集中优势兵力、火力,给其当头一棍,趁着日军尚不及反应时,一阵乱拳,结果打死了老师傅,当时如果寺内再果敢一些,敢于冒险的话,也许,结果就将大不一样,一场保卫战,几乎打空了邯彰的军火储备一为了在火力上彻底压制日军,十六集团军和预备军在短短的十几天内,消耗了近五万吨军火,正是密集的弹雨压垮了日军。
上一次能打日军一个措手不及,那么现在,如果日军再一次向第六战区发起进攻的话,邯彰军还能够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吗?
(未完待续'本文字由提供'。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创世创世首发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210章 新忧
五月初的阳光明媚。
在邯郸新市区专员公署11楼的专员办公室内,如同往常一样,管明棠等人正在处理着战争有关的事务。尽管在某种程度上,从去年邯彰保卫战结束之后,整个第六战区几乎没有再爆发大规模的战斗,只是偶尔的有一些小规模的“冲突”但是作为第六战区大脑的专员公园内的这间办公室,却从没有远离战争,正面战场的防御、敌后战场的渗透与控制,把这间办公室变成了处理战争中发生的各种事情的指挥所,而战争在这里似乎成了每日必须处理的日常事务。
坐在沙发里抽着烟,管明棠的两眼望着办公桌上的一份报告,战区司令部民政长李璜和集团军参谋长王庚坐在两侧的沙发上。王庚正在就加强北部、东部防线的事情向管明棠作汇报,他的声音有些沙哑,而两眼现出血丝,看得出来,繁重的参谋部的日常工作使得他不知煞过了多少不眠之夜。
相比于其它任何战区,第六战区参谋部的工作无疑是最为繁重的,他不仅要负责战区内的军事事物,同样还需要负责协调部署东北、山东以及河北等地沦陷区敌后部队,同时,还必须同山西、河南、江苏等地**部队协调行动,繁重的工作几乎完全压到他一个人的肩膀上。
“四个月前,第一批从苏联运出的可以武装三个师的军火,便已在香港、广州靠岸,目前武汉方面,已经武装了十五个苏械师,同时,苏联亦提供了超过300架战斗机,并派出了大量的飞行员,如组织武汉防御的话,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当然,有一个前提,我们必须要不惜一切代价,把日军进攻武汉的脚步,拖至明年年初,至少是今年年底……”
在王庚汇报时,管明棠的脸上尽是沉思之色,相比于历史上的苏援,现在的苏援无疑更加的迅速,而且数量更为庞大,在过去的四个月中,苏俄向中国交付了多达十万支步枪、上万支轻重机枪、近800门各型火炮以及数万吨弹药,中央利用这些军火整编了15个苏械师。
利用苏援整编苏械师、甚至划定苏械战区都是以十六集团军司令部提出的建议,以保障部队或者战区的后勤保障,而中央则采纳了这一建议,毕竟根据两国达成的协议,在未来的几年内,苏联将向中国提供数亿元的贷款,以用于购买苏联武器,而按照中央的计划,到年底,将以整理师为标准整编30个苏械师。
如果这一计划实现的话,到年末,中央直属部队将由30个德械师、30个苏械师组成,以其战斗力完全可以确保华中不失,而唯一的前提就是,日军绝不能占领南京,进而向武汉推进。
“7个月!”
喷吐着烟雾,管明棠掸了掸烟灰,插言说道:
“这意味着,我们必须要为华中战场赢得7个月的时间,只要赢得了这7个月,明年,也许中央就有可能发起反攻!”
反攻,在目前的十六集团军甚至直至武汉内部,早已形成了一种共识——两年内中国可以实施反攻,当然唯一的前提就是——苏援如期到达,按照斯大林的承诺以及两国的协议,苏联将在三年内按苏军编制配备向中国提供60个师的装备,而若以整理师的标准,却可以调整为120甚至180个师,就像目前整编的30个苏械师,就是以苏联提供的十个师的武器加以调整后整编而成。
但,苏联有可以按照协议规定向中国提供60个师的装备吗?这是一个问题,就像一个星期前,苏联方面就提出欧洲海运成本过高,希望中国加快新疆铁路的修建工作,以便效率更高的向中国提供武器。
斯大林按的是什么心思?从调查局破译的情报来看,固然,斯大林是计划通过铁路向中国提供武器,但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希望看到中国尽可能快的修成铁路。
“反攻?”
笑了笑,管明棠点头说道。
“也许吧,但唯一的前提就是局势能够稳定下来,朝着于我们有力的方面转变,而不是不利的方向!”
局势!
或许,这正是管明棠最得意的地方——从根本上扭转了战局,首先是华北战线的稳定,其次是南方战线的拖延,甚至直到现在,日军都没能抽调多余的兵力去占领广州,各战线的顽强抵抗,使得战线限入了僵持。
“捉襟见肘,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