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青春星火耀征程作文 > 第312部分(第2页)

第312部分(第2页)

张振汉连忙将注意力重新投到这个年青的船长身上,这是渔船,他们为什么要到上海去?

“那,王船长,你们为什么要去上海呢?”

在张振汉疑惑不已时,韩彻已经开口道出他的疑惑。

“正常保养、检修,连云港这里连个修船厂都没有,船根本就没办法检修!”

直到这时张振汉终于知道了原因在什么地方了,不是那些船商不愿意来连云港,而是因为连云港没有可供船舶检修的船坞,而远洋渔业公司选择这里靠港,仅仅只是因为这里是陇海铁路的起点,只是出于运输上的使利,如果可以选择的话,他们或许根本就不会选择这里。

“硬件!”

在汽车驶回市政府的路上,韩彻对身边的张振汉说道。

“现在连云港的筑港虽说已经完工,但是基础硬件的缺失,配套设施的不健全,导致了港口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

作为一名商人韩彻能够更多的从商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从事城市开发建设,现在的政府还显得有些经验不足,他们以为把港口修好了、铁路修通了,自然船也就来了,港口也就活了,可是却不知道配套设施的不足,会影响港口的使用。

“修船厂、船坞,看起来很不起眼的东西,但是对于船商来说,却是极为重要的事情,两三次远洋航行之后,船身上就盯满了的贝壳,所以他们需要清理,如果一个港口连最起码的船体清理、维护检查都不能做,船商自然不会经常选择这个港口,这也是船商首先选择中青岛、上海的原因,只是因为那里有包括船厂在内的良好的港口配套设施,所以……”

将视线投向车窗外,韩彻看着窗外那并不算繁华的街道说道。

“如果这个城市想获得真正的发展,就必须要建一座船厂,最起码要建一座修船厂!”

在来这连云之前,韩彻就对这里进行的充分的研究,而为了弄清楚港口城市的特点以及发展趋势,他甚至拿着全世界数十个港口城市的资料,列出表格进行一一的比对,比对这些城市的共同点,比对他们的市政建设、比对他们的工业共同,而最终,他找到了几处制约连云发展的软肋——船厂,这座港口没有船厂,没有船坞,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使得许多船商不愿驶向这座港口,而对于一座港口城市而言,没有商船进入,自然也就没有了生机,所谓的陇海铁路龙头自然也不可能发挥他的作用。

“一座港口城市正常的发展,是不需要政府去投资船坞,但是想要迅速推进港口的发展,政府必须要考虑到一座港口需要什么,如果商人不愿意的投资的话,就必须要由政府去办,只有完善了它的基础,它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在这一点上,德国人在青岛办的就很好,青岛的船坞是和城市、港口一同实施建设的!”

听着这一番解释,看着坐在身边的韩彻,张振汉的视线随之变得复杂起来,他用一年多的时间去研究,去规划,他所专注的是市政建设,试图从市政上促进这座城市的发展,至于其它的事情,在他看来都是“水到渠成”之事,可他却忘记了一点——先有时间的积累才有后来的水到渠成,而对于连云而言,这座城市,并没有充分的时间去发展。

“伯伦,现在,我可以放心的离开这了!今后,这座城市就看你的了!”

(未完待续,本文字由提供。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创世阅读,给作品投推荐票月票。您给予的支持,是我继续创作的最大动力!)

姬甲世纪火影之重生角都天目进化武侠龙战都市校花重生来爱我火影之超级外挂最强章鱼分身'浪漫满屋'别碰我的女人重生之买来的媳妇'恶作剧之吻'命中注定钢铁雄心之铁十字

第46章 民心所向

一座城市的兴起与繁荣有着各种各样的因素,而任何一座城市的崛起与繁荣,首先必须拥有一点——交通便利,否则其既然是因缘际会繁荣起来,也会迅速衰败下去,交通决定着一座城市的发展,而对于邯郸这座地处内陆腹地的古城而言,他既不临河,也不临海,而现在这座城市之所以能够繁荣几乎完全得益于北方新区以及当地的资源,当然其便利的交通——平汉铁路途径此地,到是进一步促进了这里的发展,每当人们沿京汉铁路途经此地的时候,那连绵的高压电线、连绵的厂房建筑,加之站台上那些衣衫整洁面带祥和笑容的民众,都会给人们带来最直观的冲击。

每天,都会有源源不断的人们从山东、从河南、从山西、从安徽、从湖北甚至远至四川涌入这里,在中国通过邯彰广播电台的广播,人们依据收音机中听到的广播,想象着这里的生活,人们途经这里时,目睹着铁路两侧乡村、市镇的繁荣,使得人们更是添油加醋的描述着这里的人们享受的福足的生活。

不过是短短三年时间,专区人口突破八百万,而且每天都有少则数千,多则上万人拖家带口的来到这里,而一座座新建的工厂提供了充足的就业机会,数以百万计的人们涌入专区的直接结果就是,这里的城市和乡村更加的繁荣了,数百万人口涌带来的市场,更是进一步刺激着城市、市镇的发展,而这里的一切,无不在诱惑着、吸引着外界的目光。

“我们在这里向世界证明一点,我们能做到!我们的人民理应享受到更富足、美好的生活!人民理应享有追求美好、富足生活的权力!”

民国三十六年元旦行政专员在广播中的新年致辞,从表面上看来,似乎是在告诉所有人,这里的一切只是开始,追求美好的生活,是人类的一种本能,更是民众的基本权力,而有时候,人们为了追求更富足的生活,总会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选择。

在民国三十六年的元旦,黄河南的,当年设邯彰专区的时候,与大名一河之隔南乐县,并没有被划入行政督察专区,而在过去的三年间,隔河相对的南乐县龙王庙的百姓,亲眼目睹了对岸的变化,同样也体会到两地的不同。

三四年的旱灾,当龙王庙和南乐的百姓大都减产的时候,他们眼巴巴的看着对岸的大名百姓欢天喜地的庆祝着丰收,在过去的三年间,他们不断的目睹着对岸那越发富足的日子,隔河相对的,原本同样是土屋草房的乡村盖起了一座座亮堂的砖瓦房,原本和他们一样,看起来营养不良的脸庞上,慢慢的有了血色,变得越发的红润起来,也许是因为油水太多,以至于脸上都泛着油光。

在对岸的变化冲击下,越来越多的人离开了龙王庙、离开了南乐县,他们选择进入专区作工人,慢慢的这些在乡村工厂的工人在日子改变的同时,可他们目睹着这些村落的变化,目睹着农村的富足,他们的内心中问题越来越多,谋求改变的声音也越来越响。

元旦,这一天,许多小工厂为避免支付加班费,而按法律规定放假,龙王庙市镇口的洋灰筑成的卫河大桥上,不时的有自行车从对岸驶来,骑着自行车的大都是在对岸打工的“工人”,不过今天任谁都能感觉到,这里气氛的不同,这些工人在到达桥头后,便改推着自行车向前走,随后不知是谁打出了一个横幅。

“实施“三七五减租!”

“实施地租定额!”

在横幅打出来的时候,更多的口号声和质疑声,通过人们的噪子发出。

“为什么我们种着同样的种子,却不能真正的过上好日子!”

“为什么我们的子女不能像对面的人一样,去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