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丰、荀谌、许攸为谋士。
颜良、文丑为先锋将军,各领兵五千,进驻黎阳。
然后命张郃、淳于琼为中护军,于军中听候调用。
袁绍亲领十五万大军,望黎阳进发。
很多人好奇袁绍到底有多强大,又到底能动员出多少兵马。
《三国演义》这本,一提到兵马人数,就各种夸大,动辄几十万、上百万人。
但唯独在官渡之战时,老罗没有夸大人数。
袁绍是真的有三十万大军,并且这只是保守估计,而且不是把后勤民夫算进去的那种。
三十万大军,就是三十万可战之兵。
若单论战事规模,后来赤壁之战、夷陵之战都算是小打小闹了。
首先史书原话说的就是袁绍,“众数十万。”
如果你觉得这只是号称的话,接下来的一句话是,
——“简精卒十万,骑万匹,将攻许。”
这里是直接明确写出了袁绍在前线派出的具体人数,精兵十万人,还有一万骑兵。
要知道,袁绍再是后顾无忧,也不可能一点儿人不守家。
青、幽、并、冀四州各处郡县,都是有人马驻守的。
就像曹操官渡之战时出动了两、三万人,但不代表人家只能拉出这么多人。
他还得留人防刘表、孙策、马腾、甚至是臧霸。
各类史书都能证明袁绍在官渡之战时,兵马极多。
《献帝起居注》记载,“凡斩首七万余级,辎重财物巨亿。”
《汉纪》记载,“杀绍卒凡八万人。”
《后汉书》记载,“余众伪降,曹操尽坑之,前后所杀八万人。”
这些史料都能佐证袁绍仅在前线的兵马,就在十万以上。
另一个能佐证袁绍兵马人数的,则是冀州的人口潜力。
按史书记载,曹操在拿下冀州后,激动地对崔琰说,
——“昨案户籍,可得三十万众,故为大州也。”
意思就是说曹操能够在冀州征得三十万兵。
当然,这并不说袁绍一定要征用这么多人去打仗,但却说明袁绍集团有能动员这么多兵马的军事潜力。
以上仅是冀州所能动员的兵马。
如果再算上青、幽、并三州之兵,说袁绍有兵数十万绝不是危言耸听。
并州刺史是袁绍的外甥高干,按史书记载叫,
——“并州左有恒山之险,右有大河之固,带甲五万,北阻强胡。”
保守估计,高干手中也是有五万常备兵的。
当然,这五万人里面,肯定也包含乌桓、南匈奴等各部的胡人雇佣兵。
袁绍的长子袁谭控制青州,也是徐州首要面对的大敌。
考虑到亲儿子身份,以及青州的人口在并州之上,袁谭手上的兵力肯定是不会逊色高干多少的。
至于袁熙,则控制公孙瓒覆灭后的幽州。
史书虽未明确记载袁熙有多少人马,但也能从史料中捕捉到一些细节。
比如后来张南、焦触反叛时,驱率了诸郡太守令长,整合了幽州的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