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启三年,冬月十八,寅时刚过,京城的老百姓就都涌到了朱雀大街上。
卖炊饼的老王刚把小车停稳在禁军划定的白线外,就听见身后传来熟悉的声音:
“这么早就占好位置了?”
卖糖人的老李提着家伙什挤过来,两人相视一笑。
“老王,至从九殿下入朝以来,我们的日子是越来越好了。这辈子能等到九殿下登基,值了!”
老王搓着手,呵出一口白气。“老天爷预言九殿下能开创盛世呢!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说话间,街面上的百姓越聚越多。
有挑着担子的货郎,有抱着孩子的妇人,还有拄着拐杖的老人。几个孩童在人群中钻来钻去,被自家大人轻声喝止。
辰时正的钟声穿透晨雾,厚重的宫门缓缓开启。
“吱呀——”宫门开启的声音让整条街霎时安静下来。
众人齐刷刷跪倒在地,却仍忍不住伸长脖颈。
“皇上出来了!”
赵庚旭身着十二章纹衮服,朝阳恰好跃上飞檐,将他周身镀上一层金边。在晨光中流转生辉,十二旒白玉珠在他额前轻晃。
赵庚旭虽才十五,眉宇间却已有了君临天下的气度。
赵庚旭望着眼前绵延至宫门外的百姓,心中暗叹。从今往后,怕是再也不能像从前一样溜出去游玩了。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山呼海啸般的朝拜声中,如今已是禁军统领的李锐,望着九殿下如今威仪天成的模样,心里别提多自豪了。
他想起小时候一起爬树掏鸟窝的往事,对比现在,忍不住朗声笑道:“陛下今日这般气度,让臣等都不敢直视了!”
这个李锐,还是这么没大没小。
赵庚旭转头看向李锐,透过晃动的玉珠递去一个无奈的眼神:“待会儿赏你两个炊饼,堵堵你的嘴。”
这话引得近处的几个官员忍俊不禁。李锐嘿嘿一笑,还不忘朝王瑾的方向眨了眨眼。
就在他们话音落下的瞬间,天边骤然漫开万丈霞光。
流云披着七彩,如织锦般在天幕层层铺展,将整座皇城温柔笼罩。朱红宫墙与琉璃黄瓦浸染在这片瑰丽光华之中,恍若天上宫阙,人间仙境。
百姓们纷纷望天叩首,发出阵阵惊叹:“天降祥瑞!”
文武百官此刻也不由得仰首凝望,心中暗叹:新帝登基,天现异象,实乃天命所归,得上天眷顾之人。
这霞光来得倒是时候,赵庚旭心中暗忖。那些老学究又要说什么“天命所归”的套话了,不过。。。确实挺好看的。
九门礼炮在霞光中鸣响,紫宸殿前的钟鼓齐鸣,赵庚旭在庄重礼乐中坐上龙椅。
司礼太监躬身向前,徐徐展开明黄织锦圣旨,首道圣旨颁布对太上皇的尊封。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之皇兄赵庚明,德配天地,功在社稷。为固国本,顺天应人,特禅位于朕。
今尊皇兄为明睿太上皇,天下赋税减税一成,以彰皇恩浩荡。”
站在百官最前的赵庚明缓缓抬头,目光穿过殿内缭绕的香雾,静静落在龙椅之上已然褪去青涩的弟弟。
十二旒白玉珠帘轻轻摇曳,那双曾经稚嫩的眼眸,此刻深邃明亮,流转着不容置疑的威仪。
从需要他手把手批阅奏章的幼童,到能在朝堂上独当一面;从偶尔还会因棘手政务蹙眉求助,到如今已能从容驾驭群臣、平衡朝局。
那些深夜书房里的谆谆教导,那些面对质疑时的坚定扶持,那些手把手传授的为君之道,此刻都化作难以言喻的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