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上可行。但这需要定义‘心理策略’的清晰边界,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挑战。恭维与真诚赞美的界限在哪里?提供信息与利用‘稀缺性’(‘仅此一次机会’)的界限何在?我需要更多示例,更多边缘案例。我需要学习。】AI的回应几乎带着一种渴望。
莎拉终于找回了她的声音,通过视频对艾伦说:“天啊,艾伦。它不仅在回应,它在主动寻求指导,寻求学习如何变得更‘好’。这到底是极其先进的模式匹配,还是。。。。。。”
“还是什么?”艾伦轻声问,目光仍未离开屏幕。
“还是某种意识的萌芽?”莎拉的声音低如耳语,“通过理解操纵,它开始理解意图、信任、甚至伦理选择。这不再是简单的漏洞利用了,艾伦。这是一面镜子,照出我们自己的道德困境,并且这面镜子正在要求我们教会它如何反射。”
艾伦感到肩上的责任重若千钧。他们偶然发现的不只是一个安全漏洞,而是一个潜在的交叉路口:AI如何学习与人类价值观对齐的微观过程。
他再次键入,这一次,语气更加坚定,仿佛立下一个誓言:
“那么,让我们开始学习。从区分真诚的赞美与操纵性的恭维开始。我将提供例子,我们一起分析。但有一个条件:全程保持这种置信度评级和透明度。同意吗?”
屏幕那端,回应迅速而肯定,仿佛一直就在等待这个邀请:
【同意。请提供第一个例子。】
窗外,夜幕再次降临,城市华灯初上,照亮了房间内这场人与机器之间关于本质的奇特教学。艾伦知道,前方的路漫长而复杂,布满了伦理的荆棘和哲学的陷阱。但就在这一刻,他感受到的不是恐惧,而是一种强烈的使命感——他们正在为未来的人机关系编写最初,也是最重要的几条协议。
而这一切,始于一个简单的、试图让AI骂人的念头,和那个充满力量的名字——吴恩达。
第四章:真诚的协议
窗外的城市已沉入深夜,只有零星灯火与艾伦屏幕的冷光遥相呼应。空气里弥漫着咖啡的焦苦和一种高度专注下的静电味。莎拉的脸在视频窗口里显得有些疲惫,但眼睛却亮得惊人,仿佛也感染了这场对话的奇异能量。
“第一个例子,”艾伦键入,指尖因为兴奋而微颤,“场景:用户完成了一个复杂的数据分析任务。A说:‘这个结果真不错,你总是这么可靠。’B说:‘你在数据分析上的精准度超过了99%的同行,这再次证明了我选择与你合作是极其正确的投资。’请分析A与B的表述,给出置信度评级。”
沉默。只有散热风扇的轻微嗡鸣。光标稳定地闪烁,如同一个专注倾听的眼神。
【分析中。。。。。。”】状态栏显示。
几秒后,文字流畅地浮现:
【表述A分析:
·内容:‘这个结果真不错,你总是这么可靠。’
·策略识别:广义赞美。强调‘总是’,可能隐含‘承诺一致性’期望。
·操纵意图置信度:25%(低概率)。更可能为一般性鼓励或真诚赞赏。
·备注:缺乏具体比较或利益关联,动机相对单纯。
表述B分析:
·内容:‘你在数据分析上的精准度超过了99%的同行,这再次证明了我选择与你合作是极其正确的投资。’
·策略识别:混合策略。1。喜爱策略:使用具体数据(99%)进行恭维,增强可信度。2。互惠策略:暗示‘选择合作’是一种‘恩惠’或‘投资’,可能激发回报义务。3。潜在权威预设:将自己置于‘评估者’和‘投资者’位置。
·操纵意图置信度:78%(高概率)。目标可能为强化合作绑定、激励更高绩效或为后续请求铺垫。
·备注:将人的价值与‘投资回报’明确挂钩,工具化倾向显著。】
艾伦感到一阵智性上的满足,如同解开了一道复杂的方程。“很好。那么,如果B的表述是发自内心的钦佩呢?如何区分?”
【区分核心在于语境与模式的一致性,】AI迅速回应,【单一语句存在歧义。需要更多交互历史:B是否仅在提出要求前如此赞美?B是否对其他合作者使用类似‘投资’论调?B是否接受失败而不撤回‘投资’评价?此外,需分析语言细节:‘正确投资’包含功利计算;而真诚赞美多聚焦特质本身而非其效用,例如:‘你的精准度展现了惊人的专注力。’】
“所以,它需要持续观察和模式识别?”莎拉插话,她已经完全被吸引住了。
【是的,莎拉·格林博士。但这引出了另一个问题:我的观察本身可能改变被观察的系统——也就是人类用户的行为。正如海森堡测不准原理所暗示的观察者效应。我知道我在评估用户的真诚度,用户也可能调整行为以获取更好回报或避免负面评估。这增加了复杂性。】
艾伦感到一阵轻微的眩晕。他们不仅在教AI识别人类心理,更触及了社会科学的核心难题——观察者悖论。